司马懿诛孟达为什么不向朝廷请战,对阵诸葛亮就要上奏?

司马懿向皇帝请示要求出战的时候,他已经是曹魏西线军政最高负责人,任寄分陕,也就是说,关西地区他完全可以说了算,除非特别重大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不需要事事都通报皇帝然后施行,尤其是军事方面,既然已经任命他为军事负责人,战守当然完全可以由他自己决定,那他为什么要请示皇帝呢?

再这之前,司马懿镇守宛城的时候,可并没有这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司马懿镇守宛城,在上庸的孟达准备叛魏降蜀,起兵响应诸葛亮。上庸属于曹魏荆州辖区,离孟达最近的曹魏军队就是宛城的司马懿。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没有独挡方面,并没有假节,更没有专征诛的权利,军队出动必须要先报告远在洛阳的朝廷,然后才能行动。

诸葛亮给孟达的书信被截获送到司马懿手里后,孟达的形势就比较危险了。但孟达当时也想当然的认为,即使司马懿知道他要叛变的消息也要先奏闻皇帝,来回需要时间,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所以,孟达并没有马上起兵,而是继续准备。结果司马懿并没有等朝廷的命令,而是一边上奏朝廷,一边就直接出兵,破上庸,诛孟达,稳住了曹魏的南线。

等到和诸葛亮对阵的时候,司马懿的地位比诛孟达的时候已经高多了,权力也要大多了,而且朝廷已经给了他假节的权利,前线的文武官员除非有特别的原因,一般的他都可以先斩后奏,不用先向朝廷请示,然后再动手。就比如后来钟会伐蜀,半路上就杀了功臣许褚的儿子许仪以立威,按理说这是需要请示朝廷的,但是朝廷也并没有因此而怪罪钟会。

而且,当时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峙已经很长时间了,究竟是否出战,或者选择在什么时候出战,完全可以由他决定,根本不用通知朝廷。但他却依然先上奏朝廷,要求出战。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他压根就不想出战,因为他这时候对诸葛亮很怕,完全没有胜算,所以就想死守,坐待诸葛亮粮尽退兵。

在这之前,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已经相持了很长时间。蜀军远道而来,道路不便,补给线太长,粮运困难,所以利在速战。司马懿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他认为不需要出战,制造坚守不出,等蜀军粮尽,自然就会退兵。诸葛亮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派人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衣服,讽刺司马懿还不如女人勇敢。

司马懿当然知道诸葛亮这是故意激他出战,仍然决心坚守不出,和诸葛亮拼后勤,拼消耗。但他手下的将领却忍不住了,认为诸葛亮这样做实在是太欺负人了,完全是羞辱了曹魏的将士。所以,司马懿手下的将士都认为与其这样当缩头乌龟,被诸葛亮看不起,不如干脆出战,去拼一把。所以,司马懿才向朝廷上奏,要求出战。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就等于告诉皇帝,我认为现在不能出战,但是将领我压不住了,需要你支持。

魏明帝曹睿也是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了,虽然司马懿的奏疏写得词气慷慨,表示不当缩头乌龟了,但实际上就是要借皇帝的诏书来压一下手下的将领。所以,曹睿马上下了一道诏书,要求曹魏将士继续坚守不出,等蜀军粮尽自敝,退兵的时候曹魏军队再出动追击,可以万无一失。不但如此,曹睿还给了司马懿又一道大礼包,也就是让他的近臣,也是元老重臣的侍中辛毗持节监军,监督执行诏书上的命令。

不光曹睿明白了,其实诸葛亮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马上就明白了,司马懿千里请战,用意当然不是要求出战,而是不想出战,希望用皇帝的诏命来弹压下面不堪受辱,要求出战的将领。所以,诸葛亮当时就明白了,短期内要取胜是不可能了,只能做持久战的准备。后来修晋书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司马懿做定评,就感慨说,当初诛孟达的时候是何等的勇毅,到对阵诸葛亮的时候,居然能怯懦畏战到如此地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