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科举考试,仕金汉人为什么会担任考官

导语:金朝的科举考试,仕金汉人为什么会担任考官

金朝的教育,谱写了我国古代教育史独具特色的一页。这对于开发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扩大了—世纪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使这个时期的教育制度呈现多元化的格局。金代的考官制度也非常纷繁复杂:包括考试官、试务官等各种类型考官的任免、任职数量、岗位职责等。

根据金朝考试官记载的科举考试总共46次,通过资料纵向、横向仔细排列对照,清楚地发现,除了女真本身的策论考试女真考官占多数外,其余各类考试官均为仕金汉人包揽。相对女真考试官的数量而言,几乎接近他们的二倍之多。就考试官的个人素质而言,位仕金汉人担任的考试官中除了张孝纯、张炳文两人无从可考外,其余位汉人考试官全部为进士出身,其中刘妈、郑子聊、杨云翼、程嘉善人更为是近十中的魁首。这些由仕金汉人担任的考试官中进十率达到了88%,所以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经学修养都比较高。与此相对10位女真考试官中,5位为策论进士,进上率就相对汉族考试官低了38%,其中虽也不乏擅长文辞,对策的优秀女真族人才,但整体专业学术素质而言,就略逊一筹了。就这些考试官各自的政治地位而言,仕金汉人担任的考试官具有相对较好的个人素质和文辞能力,但在金朝政治阶层的核心中占的比例仍旧没有女真族的考试官高。

仕金汉人担任的考试官大都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文化,对于金朝科举考试的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完善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金代的经义科举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但在金朝,有关经义科目的存废却几经周折。天德三年,罢经义科。大定二十八年诏复经义,明昌二年年重开选举。至章宗时,再次打算罢去经义科。此时由仕金汉人充任的考官发挥了维持科举制度优秀科目传承的作用。子承父业,李仲略的父亲李晏在世宗朝也担任科举考试的考试官,就任大定十三年和大定二十二年的御试读卷官。读卷官的权力非常大,责任也非常重,评卷及有关考试的诸多事项都在职责范围之内。

李晏便承担完善金朝科举制度程序的工作。李晏借读卷的机会,向世宗提出广开科目,取消对应试者的科目限制等建议,对金朝科举考试制度的完善都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一心发展科举制的世宗也采纳了李晏的建议,下令“自今文理可采者取之,毋限以数。”考试官还负责拟定科举考试的题目。但是仕金汉人受到女真族统治者的猜忌,他们担任考试官出题时也受到一定地限制与为难。二、关注人才选拔,稳定政治基础金朝科举考试最初便是为了网罗文士人才,巩固政治基础。天会六年主考官刘彦宗曾搜索举人赴燕京杂试,这是科举考试作为政治工具的开始。仕金汉人担任考试官后,除了按部就班地进行科举考试,还有意纠正科举中出现的陈腐之弊,不拘一格挑人才。自泰和、大安以后,考官“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度而已,稍涉奇峭,即遭细落”。三、传承儒家文化,影响女真民族天会十二年,张炳文担任主考官。

据宋朝王绘《甲寅通和录》记载“今年本朝试进士,张炳文侍郎出天下不可以马上治'赋。史料不足,无法得知张炳文的详细资料,但是张炳文通过主考官这个职位,有意无意地把自身所了解的中原儒家文化传播到了女真民族。由仕金汉人担任的考试官相对女真族的考试官而言,掌握更多较先进的文化,具有的儒学功底也相对牢固。出任考官往往能够对金朝的科举制度有所帮助。四、不足之处仕金汉人担任考试官有积极的贡献,但是科举场上的陋习、迁腐之处,在仕金汉人担任考试官时也有存在。张行简知贡举时,偏重格律,将律赋引向讲究形式、格律的泥潭。兴定五年年御试,进士卢元谬误,滥放及第。读卷官礼部尚书赵秉文、翰林待制崔禧、归德治中时戳、应奉翰林文字程嘉善,因此夺三官降职。监试官李复亨夺两官。赵秉文致仕,李复亨罢为定国军节度使。

仕金汉人出任考试官在金朝各级各类考试中,或以己之见,强加于人或过分苛责,讲究形式或有违文格,择士不严。然而,诸如此类多为考试官、监试官的观念与水准所导致,却离弄虚作假,请托受贿甚远。在这方面,金朝担任考试官的仕金汉人仍然是值得尊敬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