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还没有棉花时,人们如何度过寒冷冬夜?这三种方式你能想到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是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吃穿住用行,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现代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可能在古代想获得却很困难,或者根本就没有。比如说棉被,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庭必需品了,但是在古代,最开始是没有棉花的,棉花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南北朝时期才传入我国,那么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代人在冬天不盖棉被,都盖什么呢,他们如何度过寒冷冬夜呢?

因为那时没有种植棉花,棉被自然无从谈起,只能另想其它办法,一句话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古代劳动人民还是很有智慧的。总结以下,至少有三种方式能帮助古代人御寒,你能想到吗?

第一种方式:动物的皮毛。可能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过一些将领或者妃子穿着动物皮毛的大衣,这确实是古代人的一种保暖方式,御寒效果也很好。但是这种衣服获取成本很高,除非你是猎人,能自给自足,或者说是富贵人家,能有钱买得起。普通的老百家能穿上这种动物皮毛大衣的还是少数。

第二种方式:家禽类身上的羽毛。如果有农户养鸭养鹅的,那就直接从家禽身上获取鸭绒或鹅绒,外面用粗布缝制,就能做成棉被或保暖衣了,这算是我们现代羽绒服的雏形吧。但是象这种保暖方式也不是特别普遍的,毕竟有的百姓不一定都养这些家禽,或者即使养了,也不见得数量就够,所以还必须要寻找更经济实惠和更容易获取的代替物。

第三种方式:用芦花或者柳絮。古代人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发现芦花和柳絮可以御寒,而且比较轻盈,在布里填充这些东西,可以抵御风寒。最重要的是这些物品成本非常低,毕竟在农业社会,外边到处是这些。河边的芦花数量很多,树上的柳絮更是不稀奇。即使再穷的人,都能获取到这些东西,没有成本,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穷人可以靠着这些东西度过寒冷冬夜了。

当然除了这三种方式之外,可能还会有其它方式来御寒,比如房屋的改造,炉火等等,正是有了这些勤劳智慧的人们,才让华夏文明生生不息,而随着后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有更多的域外文明传到古中国,象棉花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从国外传过来,而到了明朝,开始广泛种植,这让老百姓的选择更多,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除了上面列举的几种御寒方式外,你还能想到古代人过冬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哦!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