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源自渤海滨扎根天山下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呀,鲜花送模范”,一首《南泥湾》,传唱至今,歌曲赞扬了我军战天斗地的战斗生产场景,可又有几人知道,歌曲中的三五九旅和我们渤海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渤海区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发展了五支成建制、比较大的部队:第一支是1945年10月挺进东北的山东7师(43军128师),第二支是与山东7师同时期开赴东北的渤海新编师(43军129师),第三支是1947年4月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军),第四支是1947年2月组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2军6师),第五支是1947年10月成立的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33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首先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正在中原地区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突出重围一路奋战,胜利北返延安。但359旅中原突围后损失较大,急需补充兵员以备作战之需。

陕北地广人稀,扩军困难,就在任弼时的建议下,决定到山东渤海区扩军。1946年秋,由张仲翰、曾涤带队的招兵工作队于年底到达山东渤海区。渤海人民给予这些刚刚结束两年苦战的南征勇士们热情的接待,使他们就像生活在家里一样。

当时,阳信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房,不宽敞,但乡亲们纷纷把最好的、最安全的房子让出来,张仲翰旅长的房东张长云(已故),把一家人住着朝阳的正房替出来让张旅长住宿、办公用,一家人搬进阴冷、潮湿的小偏房住。政委曾涤的房东张长河(已故),把自己新盖的3间房子替出来让曾政委住,他们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旧房里。渤海区人民的热情深深地感动着招兵工作者。

1947年初,招兵工作在当时属渤海区的振华(现宁津)、阳信、商河、惠民等县展开。华东前委对组建新军十分重视,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要求地方政府和所属部队全力支持,并委派张爱萍组成“渤海军区招兵指挥部”,具体负责协助招兵工作,使招兵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曾任渤海教导旅副政委的熊晃将军(离休前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回忆说:“1947年春节刚过,各区、县就把参军的青年集中编队后,送到了我们所在的阳信县。我们招兵工作队成了接兵工作队,这是历来扩军没有过的事。”

1947年春节过后,359旅干部大队即成建制接收了参军入伍的渤海子弟兵。部队组成三个团,一团以惠民县大队和翻身农民为主,二团以临邑县大队、宁津县大队以及翻身农民为主,三团以商河县大队及翻身农民为主。为充实干部队伍,还在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选调了100名学员,在渤海一、二、四中三个学校动员了140名青年学生参军。359旅干部大队开赴渤海区时仅仅携带了七九式步枪35支、六五式步枪6支,渤海教导旅组建时地方武装直接携带武器升级,可以说是渤海区装备了教导旅。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教导旅三个团各抽一个营开赴淄博搬运缴获的武器装备,仅轻重机枪就170余挺,而且还用骡子驮回了七五山炮和战防炮装备了旅直炮兵营。

1947年2月23日,部队在阳信县老鸹王村举行了建军典礼,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渤海教导旅正式宣布成立,并授予了军旗。张仲翰任旅长,曾涤任政委,副旅长贺盛桂,副政委熊晃,参谋长刘鹏。全旅11000人,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随后渤海教导旅开展了大练兵运动和思想教育运动。在“练兵立功创模范”的活动中,不少战士荣获“朱德投弹手”、“陈毅射击手”和“工作模范”等银质奖章,部队军政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随后,全旅由庆云县出发,开始了向西运动的“野外大练兵”,经德州,出山东,过邯郸,行程1000余公里,10月底,到达河北省武安县。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渤海军区教导旅在这里移交给西北军区。11月上旬,在武安县召开了交接大会,从此渤海军区教导旅正式归入西北野战军的建制,改称二纵独立第六旅,下辖十六、十七、十八团。

西北野战军二纵独立第六旅于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军步兵第六师,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飞越太行,强渡黄河,出河西走廊,进驻新疆。

1950年3月,张仲翰师长向第六师指战员传达了党中央指示,号召全体指战员,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屯垦戍边”的伟大号召,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54年,中央军委决定将新疆驻军除一部分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外,其余所有部队整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六师化剑为犁,屯垦戍边,奉命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二师,现今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