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贪与左宗棠的廉

文|陈卿美

如果在晚清的官场上,找一对最大的冤家,那非李鸿章与左宗棠莫属。二人都是朝廷的肱股之臣,都曾参与镇压叛乱起义,都是洋务运动的领袖,都为清廷政权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鸿章与左宗棠两人的相同点有很多,如果说他们二人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一个贪,一个廉。

关于李鸿章的贪,曾有一句话形容,“宰相合肥天下瘦”。这句话是当时官场上对李鸿章贪财的讽刺。李鸿章到底有多少钱?始终是一个谜。

容闳说他遗产四千万;名人传记里说他的家产超千万,家族兄弟财产也有千万;梁启超说他又数百万金的产业。有好事者估算,说李鸿章的财产相当于今天的10亿人民币。传说不足信,最后还是要看真凭实据。李鸿章的孙子李国超曾保留有一份《分家合同》,这份合同揭开了李鸿章部分财产之谜。

《分家合同》共有十一条,由于内容较多,不便一一罗列。合同主旨意思就是将房屋、田产等不动产分配给三个儿子继承。卿美兄大致统计如下:

先看房产:

省城安庆14处房产;

庐州府、巢县、柘皂村、六安州、霍山县等地至少1处房产;

上海1处房产(洋房),价值4.5万两;

江宁2处房产(包括江宁学馆)、扬州3处房产。

再看田产:

庄田12块、坟田1块、堰堤1道;

合肥县撮城庄田1处;

合肥县田产2处,庄田3处,墓地1处;

合肥县、巢县、六安州、霍山县田产;

合肥县东乡墓地及祭田。

还有产业:

安徽桐城产业4处;

扬州当铺1处。

这份分家合同没有涉及存款,也没有涉及企业股份等财产,全部为不动产。有人说从这份合同来看,李鸿章并不算很贪,最起码比和珅要强很多。李鸿章的确不如和珅,但问题是,不是和珅的贪才叫贪。如果相比左宗棠,李鸿章又成了另一个和珅。

关于左宗棠死后的家产,他的后人没有留下分家合同,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数据,即他的所有家产总价值只有2.5万两。2.5万两,只相当于李鸿章的半座上海洋房。为何左宗棠不为子孙谋田产呢?左宗棠是这样说的:

“我以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年俸二万两,岂不能增置田产为子孙计?然子弟欲成其人,总要在寒苦艰难中做起。尔等只要谨慎持家,不至饿饭。若恣意花销,以豪华为体面,恣情流荡,则吾多积金,尔曹但多积过矣!戒之戒之。”

左宗棠虽然没有分家合同,但也有分家遗嘱,财产分配是这样的,大意是四个儿子,每个儿子5000两。

如果廉洁也可以打分,10分作为满分的话,显然李鸿章只能打3分,左宗棠可以打9分。

左宗棠年俸2万两,为官多年,大都捐了出去。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一部分就是用于军事支出。根据左宗棠的书信统计,他一生捐款数量达到了30.1万两以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资助朋友、下属;二是支持地方教育;三是支援灾区。比如1869年,老家湖南湘阴发大水,左宗棠捐助1万两。1877年,西北大旱,他又拿出1.3万两,捐给陕西、甘肃等地。

如果说做公益慈善还可以捞取名声的话,那么,左宗棠自己贴补西征事业就是纯粹是为国奉献。比如在翻建兰州城墙时,需要对西门城楼进行大修,但这笔费用到户部报销时,遇到了麻烦,无奈,左宗棠就自掏腰包。

作为朝廷重臣,李鸿章自然也热衷公益慈善事业。比如“丁戊奇荒”时,李鸿章积极设立直隶筹赈局,号召江南士绅参与赈灾。他亲自捐助2000两,设立慈善机构天津广仁堂。后来,李鸿章又主持创办了京都广仁堂。相比之下,李鸿章对外捐助的数额远远无法与左宗棠相比。李鸿章自己没有留下书信,相关史料中也没有更多记载。

捐款少也就罢了,李鸿章还涉嫌勾结俄国,收受贿赂,出卖国家利益。这个事件堪称李一生最大的污点。李鸿章被指控过两次,一次是1896年,李鸿章与俄国签署《中俄密约》,即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时,涉嫌收受俄国300万卢布(大约为150-200万两白银)。另一次是1898年,在旅顺、大连的租借的问题上,俄国向李鸿章行贿50万卢布。两次受贿的指控,虽然至今仍是个谜,但李鸿章也无法洗脱受贿的罪名。

一边是大做慈善公益,一边是被指控收受外国贿赂。如果道德也可以打分的话,同样10分作为满分,李鸿章似乎只能是1分,左宗棠完全可以打9分。

评价一个朝廷高官,子女的发展也是一个指标。透过李鸿章与左宗棠两人的后代也可窥出一二。李鸿章有三个成年儿子,分别是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三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或是做过驻外大使,如李经方担任驻英大使,李经迈担任驻奥地利大使。或是做过地方高官,如李经迈在江苏、浙江等地做过按察使。或是成为商贾,如李经方、李经迈都先后下海,也曾富甲一方。二儿子李经述虽然过世较早,但也曾跟随李鸿章出使外国。

左宗棠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左孝威、左孝宽、左孝勋、左孝同。大儿子跟随自己征战西北,在新疆时感染风寒,不治而亡,属于为国捐躯。二儿子根本没有做官,而是选择了学医。三儿子、四儿子通过科举升迁,分别做到兵部主事、布政使等职。李鸿章的儿子对科举不感冒,不走寻常路,竟然也做了高官,父荫庇护显然起到了更大作用。

如果父荫也能打分的话,10分最高,李鸿章则是7分,左宗棠则是5分。李鸿章发挥的作用更大。

李鸿章自称是“裱糊匠”,外界却称其为“卖国贼”。裱糊匠的意思是,自己只能做修补的工作,大局自己无法决定。其实,这是李鸿章推卸责任的表现。作为主持外交工作近30年的中堂,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完全有改变中国的能力。至于“卖国贼”,对李鸿章确实不公平,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是朝廷决定的,李鸿章更多是一个执行者。李鸿章也曾在洋人面前据理力争,甚至在日本还挨了一枪,差点丢掉了性命。

如果横向比较,尤其是和左宗棠对比,李鸿章完全成了乞和投降的软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充分说明,在晚清时期,不向洋人妥协,不用委曲求全也能为国家赢得尊严。如果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仍然有争议的话,那么,将左宗棠称为民族英雄则是最没有争议的。抬棺出征,血战沙场,悲情满怀,一个铁血英雄怎能不感天动地。

如果爱国也能打分,同样10分作为最高分,李鸿章恐怕只有6分,而左宗棠则可以达到10分。

李鸿章为啥软?左宗棠为啥硬?这完全和廉洁程度直接相关。左宗棠无欲则刚,不为自己谋私利,一心为国家赢尊严。心底无私天地宽,所以他才敢硬,敢为中国争天下。李鸿章则不然,虽然对朝廷也算劳苦功高,但换回的更多是屈辱。在李鸿章向洋人委曲求全的时候,不得不盘算自己的利益。保清廷利益,也要保自己利益,向洋人低头则是最好的办法。相反,左宗棠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

贪,让李鸿章畏首畏尾。廉,让左宗棠敢作敢为。两个大清帝国的关键人物,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正是欲望决定了他们两人的性格,也影响了国家的命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