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别具一格的“求职信”

父亲去世,回洛阳成亲

由于没于一官半职,杜甫完全靠父亲接济生活。二十大几的小伙子,过"啃老"的日子并不开心。开元二十九年(741),父亲病故了,杜甫的经济来源也随之断绝,于是回到洛州,在偃师县首阳山下的陆浑山庄住了下来。

杜甫与妻子杨氏

这时的杜甫已经三十岁了,徒有官三代的虚名,要钱基本没有,只会写几首诗,放在现在就是个标准的文艺"屌丝",绝不是一般少女愿嫁的品种。但唐朝不是现在,偏偏就有一个千金小姐看上了杜甫。小姐姓杨,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人氏,爸爸杨怡是司农少卿,相当于今天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杨小姐知书达理,聪明贤惠,追她的青年才俊排到杨宅大门外,却看上了一无所有的杜甫。大概因为当时杨小姐年方十八,小萝莉,喜欢大叔型的男生。结识李白,相约再游齐鲁

天宝三载(744)夏,杜甫遇见了代唐玄宗"巡游天下"的李白。李白是他的偶像啊,虽然此时杜甫已不再年轻,却像一个初中生遇见"粉丝"一样,追随李白漫游梁宋,会猎单父。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第二年夏,杜甫到临邑(今山东省临邑县)看望弟弟杜颖,途经济南,恰逢大书法家李邕在济南做客,于是前去拜望。济南大明湖的历下亭里,群英荟萃,杜甫即席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其中两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博得大家喝彩,后被当成楹联,刻在历下亭南廊柱之上。

李白与杜甫

秋后,杜甫又跑到兖州去找李白。两人同游蒙山,寻仙女,找仙草,炼仙丹,"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感情好到共盖一条被子。干谒王公,寻找晋身之途

长安街市

天宝五载(746),杜甫再次来到长安寻找机会。初到长安,他把浪游时期养成的习气也带到了京城,除夕夜和客舍的客人们大呼小叫着赌博,"袒跣不肯成枭卢",伸长脖子喊"大、大、大",最后却开出了小,于是光着膀子,脱掉鞋子,跳上桌子赌一把大的,活脱脱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但接触过长安的社会现实后,豪放的个性逐渐收敛。他来长安,不是为了感受长安的奢靡繁华,而是为了做官,做大官。

唐人娱乐情形

杜甫外祖母的父亲是义阳王李琮,他利用这层关系,结交了一些王公国戚。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姿容妍美,乃皇族第一美男,深得唐玄宗喜爱,称他为"花奴"。"花奴"非常喜欢喝酒,是"酒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酒场上跟他混熟了,就写了《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长诗一首,极力称颂李琎,并婉转传达出投靠的意思。李琎当然心领神会,将杜甫纳为门客。

饮中八仙李琎形象参加科举,成"野无遗贤"牺牲品,

第二年,唐玄宗诏告天下,只要精通一门技艺,都可以到长安应试。杜甫已经有一些诗名,又有李琎等人的举荐,于是满腔热情地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为一定能金榜题名,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不料却陷入了一场闹剧。

杜甫写作情形

宰相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出他的奸恶言行,心中惴惴不安。"老狐狸"摆出一副积极贯彻的姿态,下令州县官员严格甄选,特别出众的才能上报尚书府;尚书府再复试,进行更为严格的筛选。最后李林甫亲自出马,对这些举子进行诗歌、词赋、策论等多方面的考核。如此严苛地考下来,自然没有一个人合格。于是李林甫祝贺唐玄宗,说陛下恩泽遍及四海,"野无遗贤",人才已经尽皆搜罗到朝堂之上,民间剩下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

李林甫形象

杜甫兴冲冲地来,却灰溜溜地去,成为李林甫"野无遗贤"圈套的牺牲品。准备退隐,做最后一次努力

杜甫感觉受到了愚弄,失望,悲愤,郁郁寡欢。生活日渐贫困,前途愈加渺茫,杜甫一脑门子官司,无法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最终,他放下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人格和家庭优越感,在权贵间奔走,以期得到他们的引荐。

杜甫形象

韦济(687-754),天宝七载(748)调到中央任尚书左丞,杜甫写了一首《赠韦左丞丈济》,希望得到他的提拔。但李林甫独断朝纲,排斥异己,连安禄山都怕他三分。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才华,却没有能力安排他一官半职。

杜甫到长安求仕已经三年,却四处碰壁,一官难求。无奈的杜甫准备再求韦济一次,如果还不行,就离开长安,退隐江湖。于是写了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送给韦济: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类社交诗的主要目的是让人家帮忙办事,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而杜甫却能做到不卑不亢,运用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献三大赋,终于得到机会

当然,一首诗不可能改变杜甫的命运。他又在长安、洛阳两地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年,终于等到了机会。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献《三大礼赋》,得到了玄宗的赏识,把文章列入备选名单。但杜甫一等再等,又是三年,还是音信皆无,天宝十三载(754),杜甫再进《封西岳赋》和《雕赋》,把自己光荣的家世、眼前的落魄一一道出,希望皇上不要忽略他的存在。在《进〈雕赋〉表》里,他说:"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意思是我的文章虽然不足以和《六经》比肩,但也能比得上扬雄、枚皋,其自负不输他的爷爷杜审言。

杜甫画像

第二年春,"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反了。当大家都在逃亡的时候,杜甫却返归长安,朝廷当然求之不得,授他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此时杜甫已43岁,从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洛阳参加乡贡算起,找这份工作他忙活了20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