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李逵的差距:一个为还杀债却不轻易杀人,一个却以杀人为乐

《水浒传》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其中塑造了梁山上这样一群血肉丰满、性格各异的好汉,而更为精彩的能将这样一群人安排到一块(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合当天罡地煞相逢”来搪塞。),而鲁智深和李逵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说,武松乃是施耐庵最喜爱的角色,给了他极多的戏份,但是鲁智深、李逵和武松比起来其实也并没有逊色多少。应该说,戏份相当的鲁智深和李逵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他们二人看起来都是典型的粗人,他们都是梁山战斗力的代表;但是另一方面,二人却又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了二者之间境界之差距上面。

鲁智深,原职乃是一提辖,因为偶遇金翠莲哭诉其悲惨遭遇而遂起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相助之心,当然也可能掺杂着一些英雄救美之意。他怒不可遏地冲到了欺压金翠莲的郑屠那儿,三拳打死了他。

鲁智深因为这“三拳打死镇关西”而一战成名,但是成名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为打死人负责,而明显鲁智深也不甘心就此为一屠夫偿命,当下便开始跑路。此后又经历了“大脑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收服二龙山等壮举而成功地完成了从官到僧再到匪的转变。后来,在得到了梁山的帮助下后,选择带着二龙山之人投奔梁山。

刚出场之时,他俨然如同戴宗的小弟一般,从戴宗出场时在狱中的那副嘴脸,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李逵很可能就是戴宗的打手。后来,李逵在与宋江相遇后,由于江湖上盛传宋江其人的大仁大义,让这个莽大汉也不禁对这个黑大汉刮目相看。但是说实话,他起初对于宋江并不是由衷的信服。

然而,应了那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宋江发现眼前这个彪形大汉急于用钱时,喜不自胜地立刻掏出一锭十两的大银交给了。这时,李逵才体会到了“及时雨”的含义,对宋江才开始真正尊敬起来。

后来,宋江因为写反诗一事而惹上官司,又经吴用“运筹”结果失败后,面临杀身之祸时,李逵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于千军万马的围堵中,力保宋江,这也就彻底了二人之间“伟大的友谊”。

很明显,鲁智深和李逵都不是善茬,二人一路走来手上都沾了不少血,比如死在鲁智深手上的郑屠、崔小乙等,死在李逵手上的就更多了。但是,为何笔者却要说,这二人正是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呢?

在鲁智深后来陪同宋江前去五台山参见自己当年的师傅智真长老时,作者透露了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智真长老乃是可以知晓过去未来的一活佛,他看清了鲁智深乃是“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结合智真长老给出的有关鲁智深的偈语一一应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中“要还杀生之债”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鲁智深的杀生,是为了“还债”。可即便如此,他所杀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虽然一个个称不上大奸大恶,但至少也没有什么好人,自始至终,他都几乎没有欺压良善之举,可是李逵呢?

李逵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嗜杀”。这一点,并不是说他在战场上作战勇猛之类,而是说他完全把杀人当做了爱好一般。就比如扈三娘一家就因为他简单的一句“为了尽兴”而被尽数杀害;就比如面对一个小衙内,他都能毫不犹豫地将其杀害;就比如面对将要投奔梁山的韩伯龙,也被他二话不说就砍翻在地。

李逵之杀人,不论是手无寸铁之孩童,亦或是佝偻老人(罗真人),他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心慈手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是“杀人机器”几个字而已了。

毫无疑问,看起来和鲁智深有几分相似的李逵,其实真正和鲁智深比起来,实在是差了太多。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最终鲁智深安然圆寂、李逵被宋江用毒酒毒死的悲惨局面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