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68年12月26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含冤去世

有人用四季形容四大名旦:梅兰芳温柔婉约,像冬天,程砚秋悲切沉郁,像秋天;尚小云豪爽炽热,像夏天;荀慧生俏丽明艳,像春天。“河北东光是我家,荀词慧生是我名”。这是荀慧生留下诗句。1900年1月5日,荀慧生出生在河北东光县(阜城县)一座农家小院,一个捻售线香的手工业之家。荀慧生六岁那年,一家人逃往天津谋生。由于生活所迫,荀慧生与哥哥荀慧荣被以五十元身价银卖进小桃红梆子班习艺。由又转卖至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处学艺,卖身契写明:“若不遵守约束,打死勿论。”庞启发素以严酷待徒闻名,学徒稍有不慎,庞启发便用皮鞭抽打。

荀慧生初次登台演出梆子戏《三娘教子》时,由于紧张,一上场就把台词忘了,急得在台上哭起来,下面的戏自然也是荒腔走板,错误百出,台下观众喝起了倒彩。师父当场用枣木梆子向他的脖子打去。这次演出给了慧生深刻的教训,从此,他练功更加刻苦,并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荀词”,取“别忘词”之意。荀慧生以巨大的耐力与毅力坚持每天练功。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转眼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功练出了硬本领,唱、念、做、打无一不精。

1911年7月15日,荀慧生以“白牡丹”的艺名和庞三秃(庞艳云之子)在前门外的福寿堂饭庄首次在京演出,剧目是师爷侯俊山的拿手戏《小放牛》。由于荀慧生有扎实的跷功基础,演出效果极佳,观众不断喝彩,纷纷评论“神童不假,名不虚传”。“白牡丹”在京城一炮打响后,侯俊山对他更加器重,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1915年,《中华报》评选“菊坛童伶”,荀慧生以10731票当选为博士。“白牡丹”的名字在京城越叫越响。

当荀慧生以梆子旦角的精彩表演在京城越叫越响后,他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1916年,荀慧生由于嗓子变音(倒仓)不适合高亢激越的梆子唱法,决定改学皮黄(徽调,京剧前身)旦角。荀慧生学皮黄出师后的首次正式演出是为山东水灾筹款义演,演出剧目是《胭脂虎》,同台合作者,一个是敢与谭鑫培分庭抗礼的老生前辈刘鸿声,一个是架子花脸侯喜瑞(衡水彭杜人)。荀慧生的表演获得许多皮黄界前辈的称赞。

1919年9月9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错》打炮,一下子火了,当时随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称。荀慧生赴沪前拜访王瑶卿前辈时,王瑶卿送给他一个《奇女传》的剧本,并关切地说,“你第一次闯上海滩,没有一出新戏不行,这有个本子,我看你演挺合适。在上海演出新戏《宝蟾送酒》获得成功的第三天,在杨小楼的支持下,他正式演出了由《奇女传》改编的新戏《荀灌娘》。《宝蟾送酒》和《荀灌娘》这两出新戏的成功演出使荀慧生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荀慧生因仰慕吴昌硕的书画艺术,拿着自己所绘的书画册页,在书法家刘山农的介绍引荐下,向吴昌硕请敎。吴昌硕本来就喜欢京戏,见21岁的荀慧生不仅擅长京戏,而且有意于书画艺术,十分重视,欣然阅毕册页,并满心欢喜地予以指导点拨,使荀慧生得到许多启发。

荀慧生在上海,是荀派艺术孕育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远离京城的纷争,专心致志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通过与众多的海派京剧演员同台合作,他博取众长,充分汲取民族戏曲艺术的深厚营养,细心揣摩,融会贯通,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自此,别具一格的荀派京剧表演艺术开始发韧。不过,他还是渴望重返名角如林的京城戏剧舞台,以自己的实力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1925年10月2日,北京开明大戏院特邀“双胜社”开台打炮。荀慧生遵从杨小楼和余叔岩的建议,在演出《打渔杀家》时,把艺名“白牡丹”正式改为“荀慧生”。

1927年春三月,荀慧生从北京赴沪献艺,在一品香向吴昌硕补行拜师礼,当时也有不少名家在场。至此,荀慧生就正式被列为吴门弟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相继侵占东北和华北,成立所谓的“华北演艺协会”,特别邀请荀慧生到东北去演出,被荀慧生拒绝,他认为“到东北演出名誉恶劣”。1934年,伪满洲国成立之时,为了给傀儡皇帝溥仪祝贺,长春方面再次花重金来聘请荀慧生到东北去演出,荀慧生也再度拒绝了。不过,此时不比往日,北平已在日军铁蹄之下,荀慧生被扣上了“反满抗日”的帽子,差点被日伪政府抓捕,他只好连夜逃往天津一个票友家中,躲过了风头才回北平。

民国初期,像“四大名旦”这样的名角在经济上自然没有什么压力。但是对于很多普通艺人来说,许多人生活毫无保障,大多晚景凄凉,甚至有死后无处葬身的窘迫。如金少山也曾是一代名伶,死后却连一副棺材也买不起,还是靠着同行的捐助才得以安葬。在北京陶然亭旁边的松柏庵前,有一座“梨园公墓”。这座公墓是由荀慧生发起,四大名旦、杨小楼等人呼应,每人出三百大洋,买下了松柏庵破庙前的12亩荒地,辟为墓地,专供艺人们死后葬身。杨小楼后来也安葬在这里。关于此事,荀慧生在日记中只写了一句:“关注贫穷同仁,乃是吾等应尽之责。”

1965年春,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和爱人吴祖光一同去拜访荀慧生老师。交谈中,荀慧生对她在电影《花为媒》中扮演的张五可表示很满意。晚饭后,荀慧生依依不舍地把夫妻二人送出大门,新凤霞望着伫立在料峭春风中的恩师,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竟是他们师徒的永别。第二年暮春,荀慧生画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幅画。这幅山水画气势雄伟,层峦叠翠,桃花红遍,春意盎然,表现了一位老艺术家对生活的极大热爱。

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他很快被扣上了修正主义的帽子,被污蔑为“反动学术权威的代言人”而受到批斗。1968年12月25日,荀慧生在去劳动场所途中,由于实在支撑不住而倒卧在瑟瑟的寒风中。第二天晚上,一代艺苑宗师便孤独地含冤辞世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