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为什么在扬州抵抗很短时间就失守了?

史可法无成功治军经验

史可法出任南明督师、兵部尚书前,毫无成功的治军经验。他出身于世袭锦衣百户之家,崇祯元年考中进士,从西安府推官升至员外郎、郎中,一直是舞文弄墨的文官。

南明督师、兵部尚书史可法

崇祯八年,他充当卢象升的副手,负责安庆、池州治安。史料中没有他单独领兵作战记载,参与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配角。在军中历练4年后,因岳父去世离职守孝。

明朝并不缺专门带兵打仗的文人,比如王阳明、袁崇焕。假以时日,史可法能单独治军,积累丰富军事斗争经验,也许会成为另一个专门带兵打仗的文人。但李自成、多尔衮们不给他成长的时间了。北京城破,崇祯吊死,史可法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2无力有效制约南明悍将

南明立国后,军事上依赖的是所谓江北四镇: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史可法能有效制约他们吗?回答问题前,先来看看这4个人的来历:

高杰:陕西米脂人。这个地名是不是很熟悉?没错!他是李自成的老乡,曾是李自成得力干将,人称“翻山鹞”。崇祯八年,高杰与李自成妻子邢氏私通担心被杀而投降明军。因为邢夫人敬重史可法,对邢夫人言听计从的高杰比较听从史可法的调度。

刘良佐:崇祯年间总兵官,曾联手黄得功大败张献忠。南明立国后与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争地盘,劫掠百姓。史书对其评价不多,不过看看他在清朝入京后的表现,也许就知道他的人品了:顺治二年,刘良佐降清,一路斩杀明朝残余势力,在著名的“江阴保卫战”中,充当清军的急先锋。

江北四镇

刘泽清:崇祯年间山东总兵。崇祯在李自成围城时召他勤王,他谎称受伤拒不受命,并把弹劾他的给事中韩如愈暗杀。南明立国后广置府第,蓄养美姬,奢侈无度。史可法守扬州时,南明曾命刘泽清增援时,他已向多尔衮投怀送抱,准备投降了。

黄得功:崇祯年间总兵官,曾联手刘良佐大败张献忠,杀掉了张献忠养子“三鹞子”王兴国。南明立国后奉史可法之命节制高杰,最终两人大打出手,损兵折将,使驻守扬州的高杰军队险些哗变,被史可法调驻庐州。清兵攻打扬州时,史可法无法获得黄得功的支持。

后人评价江北四镇,认为只有黄得功忠勇,其他三人“皆骄悍,不可法度使”。也就是说,史可法在打响扬州保卫战前,能有效制约、调度的只有黄得功一人。

3高杰内斗中被杀,史可法棋臭三招

史可法督师江北,对高杰不放心,暗中让黄得功节制。结果导致高黄争斗,兵刀相见,双方损失惨重。史可法费力斡旋,最终高黄二人停止争斗,但梁子已结下,只待爆发。

史可法棋臭三招

扬州之战前数月,史可法棋臭一招,派高杰北上,协助清军打李自成。可见在史可法心里,南明的敌人是李自成而非多尔衮。如此迂腐之见何来?也许他认为逼死崇祯、捣毁大明江山的是流贼,联合清军剿杀李自成后再讨论与多尔衮划河而治。殊不知杀死敌人的敌人,也是为自己将死挖坑。

高杰兵至睢州,被准备降清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所杀,许定国率部降清。史可法跑到高杰军中,拥立高杰7岁儿子高元爵等人。高杰的妻子邢氏为稳定人心,提出让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

但是史可法认为高家出身流贼,一口回绝,让高元爵拜了提督江北兵马粮饷的太监高起潜为义父。这又是一招臭棋!让太监做高元爵义父,明摆着把高杰军队当“二等公民”。如史可法不是这样迂腐,高杰军队将迅速得以稳定,成为扬州保卫战中坚力量。

前两步错了,最后能有正确选择,局势也许不会太差,史可法却又走了第三步臭棋:面对变局,史可法幕僚阎尔梅劝他“渡河复山东,不听;劝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

一路南撤,退守扬州的史可法,让清军兵不血刃夺取黄河南岸广大地区,南明的北方防线全面暴露于八旗军的铁骑之下。

党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4政治机谋较少,党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南明立国后,东林党人占据道德高地,与马士英、阮大铖等争权夺利。党争中史可法也没能幸免,在拥戴福王朱由崧时他认为对方有“七不可”——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因此不适宜为君。

最终,马士英借助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的力量,以军队为保障助朱由崧上位。在讨论朱由崧是监国还是继皇帝位时,史可法以“先皇太子生死不明”为由,只同意让朱由崧监国。

其后推举内阁时,史可法与一众东林党人与魏党旧部孔昭、阮大铖、马士英争斗,马士英没能如愿成为首辅。一气之下,马士英向朱由崧打小报告,把当初史可法不同意朱由崧上位的“七不可”公布出来。

朱由崧听到史可法“七不可”是啥反应?史书无过多记载。但后人对朱由崧的评价极低,因为他继位后大肆选秀,大兴土木,酗酒为乐。不难想象见到“七不可”后,朱由崧一定是非常愤怒。

史可法随后的反应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可法遂请督师,出镇淮、扬”。史可法向朱由崧提出去江北统帅四镇军队,镇守淮安、扬州,离开南明皇府。不久后,朱由崧得以正式继位。

朱由崧得以正式继位

你史可法不是说我“七不可”吗?现在就继位给你看看!显然,史可法在朱由崧继位问题上,败给了孔昭、阮大铖、马士英等人。史可法离开后,孔马二人把持朝政,毫无忌惮,东林党人刘宗周等纷纷辞官,史可法在朝中已无眼线和臂膀。

5独木难支,城破两天前写好遗书

高杰死后,退守扬州的史可法还没有到任,黄得功就率兵袭击高杰旧部,扬州城大乱。史可法到任后入城安抚,形势初定,两个月后清军已至淮南。淮南有大明祖陵,史可法此时不加速布置防线,竟然弃扬州不管,率军计划护卫祖陵。

此时左良玉叛乱,朱由崧召史可法勤王,率军走到半路得知左良玉被平定。又率军奔盱眙,走到半路得知盱眙归降多尔衮。又急行军一天一夜窜回扬州。经过这番折腾的史可法,回城后扬州就陷入大乱。

原来有传言称投降清朝的许定国,要来扬州向高杰军队复仇,城中军民驾船逃命,扬州再无一船。史可法下令各镇救援,无一响应;上书朱由崧求救援,同样未获响应。也许,此时的史可法已被南明所抛弃。

清兵10万大军从西北角攻入

此后总兵官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降清,史可法手下无兵可用,只好命文臣官吏登城拒敌。城破前两天,史可法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死葬我高皇帝陵侧”,死后把我安葬在高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旁。

此时距城破尚有时日,史可法再无作为,一心等死。两天后清兵10万大军从西北角攻入,扬州城陷。史可法拔刀自杀被亲兵夺下,一名参将护送他从小东门逃出,在城外被清军抓获,史可法大叫:“我是史督师。”因不接受清军劝降,被杀掉并肢解。

《明史》载,史可法死后人们找他的尸体,因为天热,“众尸蒸变,不可辨识”,众多尸体堆积发臭变形,无法识别史可法的尸骨。1年后家人用他的官袍、笏板为他招魂,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

《明史》没有提及为什么“众尸蒸变,不可辨识”。其实造成“众尸”的原因就是,清将多铎在城破后下令屠城,十日不封刀,史称“扬州十日”。

史可法用殉国表明心迹,节烈可表!如在天有知,当心痛扬州军民十日的遭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