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原来这么有趣,快来了解下

2019年悄然来至,锦灵中文祝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们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送别2018,展望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充实自身,实现自己一年的学习计划。

元旦在即,除了新年假期的愉悦享受,让我们回到“元旦”这个新年第一个节日,它有哪些有意思的知识呢?中国汉字不寻常,首先我们来看看“元旦”二字的含义和典故吧!

元,开始的意思。旦,是象形字,上面的日是太阳,下面的一横代表地平线,旦的意思就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二字结合,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还有很多其他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元春、开年、华岁等。“元正”出自汉代崔瑗的《三子钗铭》;而在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之为“元辰”;说起元春,除了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如果你还能道出自北齐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将“元旦”谓之“元春”这样的典故,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瞬间为你的文化素养加分!

元旦指的是什么时候呢?它的来源真的是“大有来头”

关于元旦,现代人都确定地认为是公历的1月1日,但中国历史上可不是历来如此。由此可以看出特定词汇含义的发展变化。

古代中国元旦指的是夏历,即农历(阴历)正月初一。现存的文献记载,“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作。而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不统一的。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小编也是快蒙了!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即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我们耳熟能详的王安石所作《元日》一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显然元日指的是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在就职誓词中,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是中国现代“元旦”的来历。

元旦何时成为法定假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明确区分了农历和公历第一天, 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并列为法定假期。

所以,“元旦”一词虽然在中国农历中已经沿用了4000多年,但公历的“元旦”从1949年到2019年,才仅仅70年。

历史长河缓缓流去,转眼就是2019年元旦了,小编在这里祝您元旦假期快乐,生活圆圆满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