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与“一霎时便见楚弱秦强”:重用人才方能成就霸业

却说楚国的先祖最早可以上遡到黄帝,炎黄子孙吗,往上都可以数到黄帝。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君主的祖先出自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约公元前2342-前2245年)高阳,高阳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成为帝喾(kù)高辛氏的火正,很有功绩,能使天下充满光明,帝喾赐予他祝融的称号。共工氏叛乱,帝喾派重黎去平定叛乱,却没有彻底消灭叛乱者。帝喾就在庚寅那一天杀死了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火正的职务,仍称之为祝融。祝者大也,融者火也,也就是管火的人。古时候没有打火机,因此火种的保存就成了技术活,这方面的专家就被称为“祝融”。后来,被民间尊奉为火神。

吴回生下儿子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都是剖腹而生的: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连。季连,被楚国王族尊为始祖。由于中原部落或部落集团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季连后裔大约在夏代或商代前期被迫南迁到达今天的丹、淅之地(豫、鄂、陕边陲的丹淅流域)定居下来,并建都丹阳。。季连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

季连之后有鬻(yù)熊,鬻熊曾经说过: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这直接启迪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因此,后世百家尊称鬻熊为“鬻子”。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一直是志在访贤的,对鬻熊这样一位大贤人自然不会放过。他将鬻熊请到镐京,日日请教,子事之,那就是拿他当老子看待。所以说,楚国先人对周朝立国是出过力的。

再后来,武王灭商,本想正式分封鬻熊,但是,掰着地图瞅半天也没找到楚国在哪。太小了,相比于附庸都不够格,于是作罢。

楚人的主体是芈姓季连部落,楚王族、公族以芈姓季连部落后裔为主,其中又以鬻(yù)熊家族为核心。当地的荆蛮居民一部分成为楚人的组成部分,但多是庶族。楚人与汉水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荆蛮、濮、苗蛮等原始民族杂居,东周以后这些民族逐步被楚人征服。

楚人最初根据地在河南新郑(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为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华邑在新郑,有熊之墟,祝融之墟。重黎,郐国均在新郑”。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在上古文字中,“华”与“芈”这两个字的写法十分相像。

周成王时(约公元前1115年),分封功臣后裔笼络人心,这才又想起鬻熊来。访得鬻熊曾孙熊绎,正式封于楚地,子爵。在这之后,熊绎带领国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楚人初居丹阳,只是弹丸之地,其后,即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进,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

鬻熊曾孙熊绎以先祖之名为氏建楚国,所以,楚国公族不以国名为氏,而是用芈姓熊氏。

楚本意为荆,是一种落叶灌木,这种植物在南方随处可见,又功用强大,楚国人便以“楚”作为国号,也常常“荆楚”连称,中原国家贬称“荆蛮”。

因荆条高挑亮丽,所以就有了楚楚动人这个词。因荆条可作刑仗,便有了苦楚、痛楚等词语。

熊绎四世孙熊渠时,败庸(湖北竹山县)、服杨粤(散布在古扬州的越族),一直到鄂。他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于是封其长子康为句亶(dǎn,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红为鄂(今湖北鄂城)王,三子执为越章(今安徽间地)王。你周天子称王,我也是王,并且我一国四王,这就是周天子身边的齐天大圣啊。后来,周厉王(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继位,这老兄残忍嗜血,熊渠害怕了,自动取消了王号。

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元前626年)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前613年~前591年)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前401年~前381年)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前369年~前340年)、楚威王(前339年~前329年)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前328年~前299年)时期灭越国,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前209年,楚地起义军将领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在薛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楚怀王”,重新建立楚国,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派人杀死新楚怀王熊心。

周孝王(前960年—前896年)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秦国日渐崛起。至秦穆公时,跻身于“春秋五霸”行列。战国时,秦国跻身于“战国七雄”。

在漫长的五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拘一格用人才,尤其是重用那些虽来自异国,且或无显赫的身世血统,或无卓越的政绩及工作经历的无名小卒,甚至是罪囚,这成为秦国最终崛起的终极秘笈。

1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重用俘虏百里奚(齐国没落宗室子弟、虞国大夫);

2 秦孝公公(前361年—前338年)重用商鞅(卫国(今河南省安阳)人,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商鞅,魏国中庶子);

3 秦惠王(前337年—前311年)重用魏国人张仪;

4 秦昭王(前306年—前251年)重用范睢(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魏冉(秦昭襄王之舅);

项羽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En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