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认为李白在唐朝名气不大,到清朝才被捧上神坛?

如果给古代的诗人做一个排行榜,李白肯定是很多人心中的第一位。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可是近些年突然出现一种言论,有些人认为李白在唐朝时并不出名,也远未被主流社会所推崇。直至到了清代,李白才在诗坛走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步入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行列。那这个说法是真实的吗?我们先来看看,那些认为李白在唐朝不出名的人是怎么考证的。

认为李白在唐朝不出名的人,大多是从当时的一些诗集的选录着手的。李白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可唐玄宗天宝三年编选的三卷本《国秀集》中收录了作者88人,收诗220首,却没有李白一首。后来唐宪宗下令编选了当时名家诗选《御览诗》,共收诗286首,而李白再一次“落选”,一首也没有被录入。直到清代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收诗1928首)和《唐诗三百首》,李白才分别入选140首和26首。由此很多人断定李白在唐代并不出名,是到了清朝才被“封神”。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说出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时代隔得愈久远,有些人愈显伟大。”这句话的确有一些道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李白在唐朝真的不出名吗?

据不完全统计,在唐代有提及李白的诗作就有130首,文31篇,诗话11则,笔记33篇,编定的别集有3部,选本有4部。这明显不是一个不知名的诗人可以做到的。比李白稍晚的大文人韩愈写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长长。”唐文宗更是向全国诏书御封“裴旻剑舞”、“李白的诗歌”、“张旭草书”为“唐代三绝”。可见起码李白在中晚唐的诗坛已经有了崇高的地位。甚至在当时还出现了李白升仙的传说,

“退之尝言李太白得仙去,元和初有人自北海来,见太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顷道士于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去,此亦可骇也。”

由此可见,说李白在唐代名声并不大,实为无稽之谈。李白的知名度也完全无需清代沈德潜来提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