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孙权陵墓未解之谜 南京梅花山是孙陵冈吗?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初随其兄孙策举事江东,安定东南。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共击曹操于赤壁。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与魏、蜀鼎立,后迁都建业(今南京)。死后,追尊为吴大帝。那么,他的陵墓孙陵冈在何处呢?

蒋陵与孙陵冈

孙权陵墓,据《三国志孙权传》云,太元元年(251年),“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深八尺,吴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门飞落。冬十一月,大赦。权祭南郊还,寝疾。”太元二年,“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三国演义》据《三国志》写道:“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忽然大风,江海涌涛,平地水深八尺。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卓于道上,权因此受惊成病。至次年四月内,病势沉重,乃诏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嘱以后事,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谥权曰大皇帝,葬于蒋陵。”

唐人许嵩撰《建康实录》中云:“神凤元年(即太元二年)夏四月乙未帝崩于内殿,遗诏太子太傅诸葛恪与太常滕胤、卫将军孙峻等辅太子亮。秋七月,葬蒋陵,今县东北十五里钟山之阳。”

宋人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中云:“吴大帝陵,《吴志》,神凤元年(即太元二年),大帝崩,葬蒋陵。按乐史《(太平)寰宇记》,在县东北蒋山八里。《丹阳记》云,蒋陵因山为名。《舆地志》曰,九日台为孙陵曲折之旁,故名蒋陵亭,苏峻之乱,王师败绩于西陵即此地也。今蒋庙相对向西有曰孙陵冈是为蒋陵。”该书又曰:“吴步夫人陵,吴赤乌元年追拜夫人步氏为皇后后合葬蒋陵,今蒋庙西南有孙陵冈,上有步夫人墩,墩之侧有夫人冢乃其地也。”元《至正金陵新志》亦从其说。又《肇域志》云:“九日台在孙陵冈,上(指齐武帝)每九月九日,宴群臣,讲武,以应金气之节。”

宋濂《游钟山记》,记叙他于“岁辛丑(元至正二十一年)二月癸卯”与刘伯温、夏允中游钟山时,曾“问蒋陵及步夫人冢,无知者,或云在孙陵冈。”

孙陵冈与梅花山

蒋陵因其地处蒋山得名。蒋山,原名钟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至钟山下,伤额而死。作祟,吴大帝孙权乃封之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现在仍称钟山)。后因孙权下葬于此,改称孙陵冈。但蒋陵即孙陵冈具体位于何处?史志均语焉不详。后人根据明末张岱《陶庵梦忆钟山》中的“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诚意(刘伯温)、徐中山(徐达)、汤东瓯(汤和)定寝穴(朱元璋墓地),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以及《明史李新》中的“(洪武)十五年,以营孝陵,封崇山侯,岁禄千五百石”的记载,而有传云:明初朱元璋修建地宫时,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奉命把附近所有建筑迁往别处,孙陵也在这一范围内。李新把迁移孙陵的问题专题请示朱元璋,朱说,孙权在三国时,干出了一番事业,也是一位英雄,他的墓留下来,让他给我看大门吧。这样在营建孝陵过程中,仅将孙权陵墓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而陵墓则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之后由于斗转星移,墓前神道石刻等不见踪影。人们根据这个传说中朱元璋所说的“他的墓留下来,让他给我看大门吧”这句话,把明孝陵棂星门前的今梅花山指称为孙陵冈(笔者查阅的资料中,得知此说的“始作俑者”为民国时由大新制图社编绘,大风印刷厂印制的《最新南京道路明细图》,其中注称此处为“吴王坟”),并说明孝陵神道之所以曲折乃是因为保留孙权墓之故。现在,梅花山下,石象路旁因此立有“孙权墓”标志石碑。

据说,2003年,有关方面在梅花山南坡进行了地毯式勘测,而勘测结果令人失望:6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虽然测出了几处疑点,但经考古钻探,均为中小规模的六朝墓葬。2004年,有关方面又在梅花山博爱阁西侧3万多平方米地块勘测,发现在梅花山西坡有一处东西走向的地下通道,从山脚伸至山顶处,斜长约35-40米。专家初步判定,这处通道应该是人工修筑的墓道。这条斜坡通道在山顶处隐入一个面积较大的地下空间,平面规模至少为1515米。这种地下空间可能是一处大型墓室。有关专家初步推断,此处勘探的地下空间,很有可能是吴大帝孙权陵墓。但另有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国家严令禁止发掘帝陵,因此现在“发现”的大墓是不是孙权陵墓,很难得到验证。笔者则认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穴(孝陵)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这就是说,孙权墓在明孝陵“门左”即“门东”,而现在“发现”的“大墓空间”则在明孝陵“门右”即“门西”,方位不对。

梅花山与卫岗

梅花山即孙陵冈之说,一直遇到挑战。有人认为,孙陵冈不在梅花山,而是在大金门外的山冈,即今之卫岗。清人陈文述《秣陵集》上云“自朝阳门(今中山门)至麒麟门,相距二十里,凡十三冈。第三冈即孙陵冈也。”(民国)《首都志》则云:“自中山门至麒麟门路,俗曰九冈十八凹,第三孙陵冈也。“从上述两条叙述来看,孙权陵墓当在朝阳门即中山门至麒麟门一线的“第三冈”。“第三冈”则是今之卫岗是也,而梅花山则在线北数里处,方位也不对。

再说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卫岗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官邸,负责施工的南京菊华营造厂工人,在工地上曾挖出大量古砖,这些古砖既不是晋砖,也不是明砖。砖侧刻有太阳和日光四射的图案,侧边有云纹。据民国考古专家考证,这些古砖是吴国赤乌年间烧制的。“赤乌”是孙权在位时所用六个年号中最长的一个,时间从公元238至250年,一直在病逝前两年还在使用,学术界由此猜想,孙权墓是不是在这一带。

至于孝陵神道之弯曲状,乃是因为“北斗七星”布局的考虑。而今梅花山山丘得以保留,则是按“前有照(梅花山),后有靠(独龙冈)”的理念而定的,并非因朱元璋所说“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而保留,因为朱元璋一生是极重“天象”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朱元璋所说的“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的“门”,不是棂星门,而是大金门。大金门在下马坊西北755米处,为孝陵第一道正南大门,砖拱结构,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原有黄色琉璃瓦顶,已毁。现存卷门洞三,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45米。正北70米处为神功圣德碑。将孙权陵墓定位在大金门外之卫岗,这才真正应了朱元璋所说的“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这句话。因为朱元璋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是绝对不会让孙权陵墓留在他的“寝宫”之侧,而使孙权在他的棂(窗)下呼呼大睡的。(金陵晚报严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