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具备专业军事才能的将军,成为了历史的主角!

从时间上看,战国紧随春秋之后,二者是一个延续发展的整体。然而,与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分裂的时代趋势相反,战国正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大变革时期。“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争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兼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史记六国年表》在这段长达二百余年的动荡年代,周天子完全失去了天下共主的至高地位,礼乐制度全面崩溃,各诸侯国彻底摆脱了周室臣子的隶属地位,开始以独立主权国家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将“并吞天下”作为唯一的目标。为此,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纷纷进行变革,国家实力大增,并以此频繁发动攻城略地、歼灭敌人的兼并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以城”,和春秋时期相比,爆发于这一阶段的战争,其规模空前浩大、时间愈发持久、过程也更为复杂与惨烈,这便促使战争的指挥成为一种专门的技艺。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阶级关系的变动,以及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在各国的相继展开,维持贵族政治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衰落,文武分职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了延续百年之久的贵族卿大夫“官职可摄”的旧有传统,成为当时新型的官僚体制,由此使得一批批具备专业军事才能的将军逐渐成为历史的主角,并在政治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和显著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战国时期的将军共计106人,单独列传的有14人,与其他三个时期相比所记载的将军数量是最多的,形象也最为丰富多彩。而生活于我国历史上重大变革时期的将军,普遍精于兵法,具备专业的军事才能,并以此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扬,在“天下遍用兵”的大动乱时期尽显光辉耀目的名将风范。

不同于春秋时期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且仅在战时统兵出征的贵族卿大夫,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将军不再拥有政治上的贵族世袭特权,他们往往由国君亲自选拔受命,并以自身专业的军事才能在乱世中为己安身。吴起本为卫国人,年少时曾因怒杀耻笑自己的三十几个乡民,与母亲诀别,逃往鲁国,并拜大儒曾子为师。不久,母亲病逝,吴起因“不做卿相,不回卫国”的誓言而未回乡奔丧,遭到曾子的厌恶并与其断绝关系。而后,吴起遂弃儒而习兵法,成为鲁国重臣,并在齐国攻打鲁国期间,通过杀妻子齐女,赢得鲁君的信任,受命为鲁将,率领鲁军成功抵御了齐国的入侵。但是,后来鲁君因听信谗言,最终辞退了吴起。

离开鲁国的吴起,辗转来到魏国。大臣李克认为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向魏文侯推荐吴起为将军。从以上吴起的早年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个残忍无情而又极端贪图名利之人,其人品自是不足以称道,但是他能在鲁、魏两国立名立功,不得不归功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乐毅不仅为名将之后,而且酷爱兵法,并以此被赵人提拔为官。后来,因赵国宫廷政变,乐毅离开赵国,仕宦魏国,又在出使燕国之际,为燕昭王的诚意所感动,以亚卿的身份为燕国效力。仕燕期间,乐毅更是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以燕国上将军的身份率领五国联军大破齐国,而后又孤身率领燕军仅用五年的时间攻克齐国城池七十余座,尽取齐地之财物祭器。而乐毅本人也因赫赫战功,被封为昌国君。

而后,乐毅虽然因为新君燕惠王的不信任,临战撤职而投降赵国,失去了在燕国的荣华富贵,但是赵王则因为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以此立下的威名,遂将观津县赐予其为封地,并封其为望诸君,以期威慑燕、齐二国。出生于秦国郿县的白起,少年时即痴迷于兵事,十五岁便参军入伍,并以自身的军事才能得到秦相魏冉的赏识和提拔。而后,白起在与敌军交战中履创佳绩,短短几年间,便凭借累累军功从士卒升为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又被册封为武安君,成为掌管秦国军事征伐的最高长官。

当然,除了以上三位将军,战国时期的名将如庞涓、廉颇、赵奢、李牧、田单、王翦等皆具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并以此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为己谋身,甚至连屡受后人诟病的赵括,也饱读兵书,能言兵事,并凭此成为替代老将廉颇的赵军主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