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禧放到崇祯的位置上,明朝会亡吗?

把明朝的末代皇帝和清朝最后的掌权人慈禧对换一下,明朝会亡吗?

文/晨风读史

最近发布了一些关于清朝的内容,本来只是想尽量客观一点评论的。但是依然很多网友说我帮清朝洗白,这里声明一下,晨风读史无意为任何朝代洗白或者黑他,当然认为我就是在黑明朝为清朝洗白,那也没有办法了。大家可以在文章后面发表评论声讨、辩论,都可以。反正任何道理都是越辩越明。我这里只是发表我个人看法,如有疏漏,尽可指正。

今天,来个假设性推想:如果把慈禧和崇祯对换,明朝会不会亡得更快?本来是想比较明清两朝的亡国之君的,但是觉得不能这么比较,因为清朝亡的时候,溥仪还是小孩子。想把光绪或者同治和崇祯比,也不妥,因为他们两个都没有实权。所以把清朝最后一个掌权人慈禧拿出来和崇祯比较,相对来说公平一点。

这里先放出结论:

如果把慈禧换到崇祯的位置,明朝会不会亡得更快?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就先看清朝在慈禧掌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吧。清朝咸丰皇帝是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他死后就是他老婆慈禧掌握大权了。慈禧怎么掌权的,也不用再多说了。清朝这个时候,太平天国洪秀全占领江南半壁,好不容易平定太平天国,又出现捻军起义,接着又出现陕甘回民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等等,这些起义和暴乱都是比较有名的几个,其他相对小点的起义暴乱也有很多,据资料记载1840年后清朝总共发生了大大小小近200次起义。然后,北面的沙俄也在对大清国土虎视眈眈,扶持分裂势力差点把新疆分离出去;西方列强也组队来欺负大清。可以说慈禧接下来的摊子,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包括慈禧不得不任用的汉臣,也因为在平定暴乱的过程中获得了地方实权,有时候都不听清朝中央指挥。

清朝内忧外患迫不得已签订耻辱条约

然而,慈禧太后采取的策略是十分有效的,成功帮清朝续命几十年。慈禧对列强是慷慨大方,“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对汉臣一方面给高官厚禄,另一方面又互相分化瓦解,比如清末的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互相之间其实就存在着明争暗斗;这就是因为慈禧看准了他们的心理,采取了平衡势力的措施。这些策略归总起来,就是把西方列强、汉臣的利益和大清朝捆绑起来,使西方列强都支持清朝、汉臣也对清朝表示效忠。

慈禧太后剧照

另外,慈禧也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也是与时俱进开展改革。清末的洋务运动就是慈禧主导的。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禁鸦片,可以说是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还有,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就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构想,并列出了一个为期9年的计划;只可惜慈禧已经老迈,在计划公布的当年就病死。慈禧死后,大清再也没有强势领导人,所以才很快就被迫把权力让给民国。

如果清朝君主立宪成功会不会这样?

再来看下明朝崇祯的情况。崇祯帝朱由检接下的摊子可以说也很烂,但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中兴之主面临的情况都没他好。崇祯继位的时候大权仍然是有的,大明也还完全崩盘,领土基本完整。崇祯帝主要面临的情况是钱的问题。明朝后期军费都没有,但是藩王照样吃香喝辣。在最后时刻,崇祯皇帝需要向大臣和皇亲国戚借钱支付军费也没有借到多少(李自成打进北京后收到的金钱多得多)。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明朝皇帝是祖传的刻薄抠门。明朝建国后就把官员工资定的很低,连低保生活都做不到。崇祯皇帝本人也是抠门得要紧的,明明打仗要钱,他自己其实也是有钱的。据史料记载,明朝内帑里还有几千万两白银和大量黄金,但崇祯皇帝就是不愿意拿出来。皇帝都不拿钱出来,自然后来他寄希望于皇亲国戚和大臣们,自然是没有希望拿到多少钱的。

崇祯皇帝是个守财奴

崇祯时最大的威胁李自成,其实崇祯本来就可以收服的,李自成想让崇祯封王封侯,他就是不肯。对于后金,也曾经有过和谈,但是也因为面子问题没谈拢。总之崇祯本身就没有大局意识。之前我也有文章提到崇祯的勤政,其实就是不愿意把权力下放,对有能力的人才也不能好好利用,比如孙承宗、孙传庭、魏忠贤这几个人都是不错的,不是被崇祯杀了就是被炒了鱿鱼。

李自成影视剧照

最后,总结陈词:如果慈禧放在崇祯帝的位置,慈禧绝对是只在乎结果,不会猜忌为大明作战的将领。曾国藩曾经屡战屡败,都没有被慈禧砍头,说明慈禧有容人的胸怀,会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慈禧换到崇祯的位置,必定也会用利益绑定的那一招,这一招从历史来看都是会成功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慈禧的能力确实很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