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时,朱允炆还有一支三十万的秘密军队,为何至死也没启用

过河拆桥是许多皇帝喜欢做的事情,尤其是朱元璋,简直将这件事做得淋漓尽致。朱元璋的天下是从别人手里夺来的,他自然也担心有一天别人从他的手中又夺走自己的天下,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忠臣。

因此,朱元璋冷酷无情的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杀害了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几乎将开国功臣屠戮殆尽。但当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发现一个恐怖的事情:自己已经无人可用了。朱元璋不再是那个可以骑在马上驰骋沙场的英雄了,他知道自己老了,可这个江山需要有人去守。

朱元璋最终的选择是扶持自己的子孙后代,尤其是朱棣。朱元璋将诸子分封为藩王,给他们极大的自主权,因此这些藩王势力很大,对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过如果事情按照朱元璋预期的来,可能朱棣的谋反也不会发生,毕竟他对太子朱标没什么不满,也不敢有不满。然而可惜的是,太子朱标还未继位便发病身亡,给大明王朝的动乱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太子,并极力帮助自己的这位孙子,两人都知道朱棣日后会是大患,但残酷的是,朱元璋已经老迈,无能为力,而朱允炆也年幼,两人只能一起痛哭。果不其然,朱元璋一死,朱棣就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进行谋反。

朱棣从小便跟随父亲打仗,是在战火中长大的,与朝廷里那些昏庸之徒有天壤之别,但从历史来看,朱允炆仍有许多次可以诛杀朱棣的机会。朱允炆毕竟是正统的皇帝,而朱棣则是反贼。虽然朱棣实力很强,但当时朝廷的军队也不弱,比之朱棣只强不弱,更何况朱允炆手下还有铁铉、平安这些英勇的将领,他们也曾数次打败朱棣。

但奈何朱允炆太过优柔寡断,不忍诛杀朱棣,数次错失良机,并重用李景隆等蠢才,这才使得朱棣最终竟真的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打到都城南京,朱允炆仓皇逃跑,朱棣成功篡位。但其实,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后手,朱允炆如果真的动用了这个后手,可能结局便会不一样。这个后手便是镇守在西南的三十万沐家军。

率领沐家军的将领叫做沐英,他从小便跟随朱元璋,后来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朱元璋非常喜欢沐英,视如己出,他悉心教导沐英,培养他作为自己的心腹。沐英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喜爱,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在平定昆明叛乱之后,沐英就留在了云南,替明朝镇守西南。

沐英打仗非常有谋略,而且英勇果敢,最关键的是,他和太子朱标的关系非常好,两人从小便亲如亲兄弟,关系莫逆。因此当沐英得知太子病死之后,竟悲痛欲绝,伤心而死。他的孩子沐晟从小在京城与朱允炆一起长大,关系也极为亲密,后来沐晟接替父亲,继续率领军队镇守西南。

那么,为什么朱允炆最终都没有动用这支军队呢?难道是他认为这是朱家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外人插手?当然不是,其实原因很简单:李景隆败的太快。李景隆失败之迅速、之彻底,可以说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朝廷不是没有想到过李景隆会失败,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毫无抵抗之力。因此,朱棣很快便攻打到南京城下。此时再想调遣远在云南的沐家军早已无济于事,朱允炆只得仓皇出逃。如果朱允炆早一点动用沐家军,最终的结果,可能真的会不一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