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以其府叛附于刘豫?齐国的统治转变宋的态度?

导语:罗兴以其府叛附于刘豫?齐国的统治转变宋的态度?

女真军队所向披靡,一路南下,统治的区域迅速扩大,但女真人女多不通汉语、不懂汉法,采取了“不了解地方形式,加上人数有限,所以不能直接有效地统治汉人。于是不得不以汉治汉”的办法,即用汉人来帮助治理地方。“每破州郡,用一金人、一燕人、一南人共同镇守。有投拜开门者,知州官属更不改易,并依旧法”。入金的北宋士人大部分在地方任职,他们帮助女真人安定地方、消饵反侧、恢复社会秩序、缓和民族矛盾,颇有政绩,对稳定金政权在汉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降金的张中彦,熙宗时任彰军节度使,在任期间,他“均赋调法,奸毫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担任过宋河东路经制使的傅慎微在“西大旱,饥死者十七八”时为京兆、鹿日延、环庆三路经济使,他“募民入粟,得二十余万石,立养济院饲饿者,全活甚众”。后“改同知京兆尹,权陕西诸路转运使。复修三白、龙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种,贷牛及种子以济之,民赖其利。”为军士所掠,后参加金朝科举,“举进士第一”的胡砺在“同知深州军州事”时罢置弓手敛财扰民的弊政,安定一州百姓。宋屯留主簿土竞在入金后“除大宁令,历宝胜盐官,转河内令。时岁饥盗起,竞设方略已购贼,不数月尽得之。夏秋之交,泌水泛溢,岁发民筑堤,豪民猾吏因缘为奸,竞核实之,减费几瓣。”

值得一提的在这些士人中,为人不齿的刘豫在安定地方上的作用是最大的。中原局势的不稳定加上宋士人初期的叛服无常,金人先后立了楚和齐两个傀儡政权。刘豫的伪齐在金不能有效统治中原的时候,帮助金稳定住了黄河以南区域的局势。虽然金利用伪齐在军事上打击南宋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利用其稳定局势瓦解汉人抗金之心的作用却是明显的。赵鼎曾对宋高宗说:“贼为夸大之言,无不缘饰。然闻刑法极严整,人亦畏惮官吏,上下无毫发之扰。”可见在刘豫的统治下,其统治区域内比较安定。还有如在上文中所说,很多士人加入了刘豫的伪齐。加上刘豫以种种手段收揽人心,如对孔彦舟“访得彦母妻及子,厚给以禄,使其舅卢某持书招之”;建炎四年(1130),刘豫在宿州建“归受馆”,大肆招来,绍兴元年(1131),“升归受馆为招寿司”。廖刚对宋高宗说:“臣闻刘豫在齐、魏间,省摇薄赋,专务姑息,招来人士,诱以伪官,安知其不图吾根本地乎。”

因此,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南宋将领、官员、士人和义军领袖都先后南宋将领,主要有南宋“直秘阁淮宁顺昌府蔡州镇抚使冯长宁以土命阻绝,弃城去。是月,以淮宁附于刘豫”;绍兴元年(1131,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元年),李成强据江、淮、湖湘十余州,连兵数万,后成党马进“为追兵所杀,城北走降刘豫”;“绍兴元年(1131,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元年)九月,权京西南路副总管李忠反”,被土彦击败后,李忠“走降刘豫”;“土才据横涧山,降刘豫,遂引伪知宿州胡斌以兵入寇”。

绍兴二年(1132,金天会十年,伪齐阜昌二年),知商州军州事董先以商掳二州“叛附于刘豫”;曾为义军的利州观察使、薪黄镇抚使孔彦舟“怒杀(土)价,引所部降刘豫”;绍兴二年(1132,金天会十年,伪齐阜昌二年),“淮贼刘忠”“奔刘豫”;通判楚州事刘宴“奔刘豫”;“知楚州祝友叛附于刘豫”;绍兴三年(1133,金天会十一年,伪齐阜昌三年),淮东、浙西、沿海水军都统制徐文“率战舰数十艘泛海归于齐”;绍兴四年(1134,金天会十二年,伪齐阜昌四年),“熙河经略使关师古附于刘豫”“知寿春府罗兴以其府叛附于刘豫;绍兴七年(1137,金天会十五年,伪齐阜昌七年),丽仔琼淮西兵变“以兵四万人奔刘豫等。一些伪齐统治区内原与北宋朝廷有矛盾的文人,还有获罪的南宋文人,也自动投奔傀儡政权。

如赵鉴、施宜生、马定国等。从这些情况来看,齐国的统治相当程度上转变了宋士人坚决忠宋的态度,宋士人的反抗态度趋于缓和。在伪齐被废之后,大部分宋士人也没有继续坚持初期与金对抗的态度,而是顺从此时金的接受,转而全面仕入金朝。这些士人一部分但中央任职,一部分在地方。

金初很长时间兵祸连连,人民困苦,社会动荡,在地方上为官的宋士秉承士人爱民传统,身怀仁心,关心民众疾苦,他们尽可能地在地方上为百姓排忧解难,兴利除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们所做的这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金初尖锐的民族矛盾,稳定了地方。刘豫虽为人所不齿,其为政也腐败,但其作为一个名义上的汉人政权,也迷惑了很他自己也可能被迷惑了。刘豫的伪齐为金后来直接统治河南地打下基础,也使后来金的统治渐趋稳固,导致后来南宋的多次北伐失利,使南宋丧失了夺取河南地的机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