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国打不过英国吗?还是因为清政府的懦弱!

图片:网络

文章:必读历史

一八四零年,因为中国的禁烟运动严重侵害了英国的经济利益,英国以在中国的英国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为理由出兵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船坚炮利的英国海军沿着广州一路北上,打到天津,经过多次的交火和清政府的懦弱协商,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落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落幕。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也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英国从广东沿海开始一路北上,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直到打到天津大沽口,原本主战的道光帝开始动摇,派人与英国协商,经过多次交火和协商,清政府服软。纵观英国军队从广东一路北上,几乎是势如破竹之势,而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似乎确实无法应对,所以清政府懦弱服输,签订了《南京条约》,可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清政府军队一时打不过英国军队,就真的不能做到最低的抵抗英国军队吗?

我们都知道带兵打仗要有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州海域,之后沿海北上,8月达到天津大沽口,8月20日,道光帝派人与英军协商,而英国军队也因为秋冬将至,疾病蔓延而同意撤兵至广州附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军队同意撤兵是有原因的。秋冬将至,疾病蔓延,英国军队也不能长时间在较为寒冷的中国北方海域过多停留,而这秋冬将至,就制约了英国军队。

其次我们看一下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的位置。英国军队是沿海一路北上,侵占中国陆地某些地区,却因中国极为庞大的战略纵深不得不沿海继续北上。就算英国占领了一些沿海地区,对清政府的威胁也并不是很大。而英国军队远涉重洋,军火补给和军粮补给短时间内没有问题,可并不能维续过长时间。清政府军队在国内作战,国内每个地方都可以作为供给的地方,军需不是问题。

第三,英国军队远涉重洋,士兵长时间行进作战,精神难免会产生疲乏焦灼,士兵补给全靠印度西印度公司海运。而清政府军队完全是以逸待劳,并且不用考虑补给问题。当然,在“人和”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当时清政府军队内部的腐败和清军低下的战斗能力,这一点完全比不上英军,这是无可非议的。可众多的清朝军队的基数在那摆着,清政府不可能无一可用之兵,清军在人数上就有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会有人说尽管天时地利人和,清政府占据的优势十分明显,可耐不住英国船坚炮利,清朝军队和英军比起来几乎毫无作战能力,人数的优势,时间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势都抵挡不了英国先进的军队对清军的压倒性优势。可行兵打仗依靠的也并不全是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装备的精良可以作为战争胜利的筹码,却不是战争胜利的全部因素。就算英军的武器装备强过清政府无数,可清政府并非无一战之力。

说到鸦片战争,我们就不能忽略一些重要的英雄人物,比如林则徐,关天培。在清政府与英军交战之时,林则徐就提出了要加强海防,加强广东沿海及至中国北部沿海的海防。而中英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就是在中国沿海地区,最初由林则徐镇守的广东沿海使英军大费周章,成功阻止了英军在广东沿海的大范围侵略,所以英军是不得不北上以寻求突破口。可是昏庸懦弱的清政府并未采取林则徐的建议,反而在英军的压力下撤办了林则徐。

还有就是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在镇守海关之时遇到英军大举进攻,落后的清军抵抗不了武器装备先进的英军,关天培率领清军用长枪长矛与拿着洋枪洋炮的英军展开肉搏战。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却也大大阻止了英军侵略的步伐。但是关天培只有一个,所有的清军并不都像关天培这样能够挺起民族的脊梁,更多的是懦弱无能,愚昧腐败。中英鸦片战争的失利,与清朝大部分人缺乏民族气节和一腔热血也是有关的。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就算在武器装备及其落后的条件下,只要有敢打的勇气和能打的气势,清政府还是能能够抵抗英军的坚船利炮的。可惜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和清军的腐败无能使得清军与英军没有一拼之力。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活在如今强大的祖国,无论是我们自信强大的党与政府,还是已经焕然一新的中国军队,抑或有着气节与傲骨的当代中国人,都已经是我们挺起民族脊梁的坚实后盾,我们不用再害怕有任何敌人再度来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声明:本文由必读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人物事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