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古代的鱼嘴其实并没修在这里……

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鱼嘴分水堤,修建在岷江出山口的江面上。前与外江节制间相连,尾与飞沙堰相接,全长五百多米,是都江从岷江分水的关键工程。因其形如一条鱼卧于江心,前端像鱼的嘴巴,故名鱼嘴。

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冰乃壅江作堋”。《水经注・江水》说:“江水又历都安县,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堋。”李冰创建都江堰时,鱼嘴建在古白沙邮下,约在今鱼嘴以上1650米处。《华阳国志》:“(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鱼嘴分水堤建在不稳定的沙卵石河床上,时毁时建,多次上下移动。

《录异记》记载,公元910年,大水冲毁湔堋,大堰下移了一公里多,自然形成了顺坝和鱼嘴。洪灾过后,当时的前蜀灌县县令黄璟向王建上书,称是江神移堰。隐居青城山的杜光庭也向朝廷致贺并写了一篇赋文《贺江神移堰笺》。宋代以来,鱼嘴的位置又变动多次。清代前期,鱼嘴移至虎头岩对面河心,约在今鱼嘴下700米。清末鱼嘴又上移到原安澜索桥以上。1936年重建时,鱼嘴位置向外江移10米,鱼嘴才稳定在今天的位置上。

由于鱼嘴是内、外江分水的关键,历代对它的维修非常重视。除沿用李冰笼石垒砌以外,元、明两代曾用铁龟、铁牛代替,清以后则多采用条石坚砌。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将鱼嘴略向西移,采用大卵石混凝土结构,外用钢筋混凝土护坦,使鱼嘴成为都江堰创建以来位置最佳、基础最好、抗冲能力最强的水工建筑物。

转自:每日都江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