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些民族是怎么来的,优势哪里去了?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的民族居住在现在版图之内,周商易代之后,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也就是现在的汉族。那么四周呢灭商之后,周室大封天下,宗室以及功臣宿旧的子孙吧被犬牙交错的现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地,形成众星拱月的状态。

但是四周呢,开始有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成书于周初的《 礼记 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这样给四周 的非周人以及商人统统简洁扼要的冠名。这其中不包括文化习俗上与周人商人相似的人。

因为古代没有民族一说,确切的说是不按血统,都是用文化习俗来区分。既然不安血统,这些四周犬牙交错的人是哪里来的?又去哪里了?

首先,商周先后建立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人掌握了政治优势,或者说,华夏族取得主体地位以后,因为发达的文化成就,开始傲视四周,几乎都看不起四周落后的部落或者民族。把四周的人民都以自己的意思称呼,笔者也认为是因为一个个民族自称,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的自称被翻译称汉字,只是采取了不太美观的词而已。但是四面八方的人,我们的先民使用语言非常的对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于是,这些原早就与商人周人共同生活的人就有了新的称呼,抑或是他们自称也未必。反正这些人就出来了。只是有了新的称呼而已,那么又到哪里去了?

今天笔者先介绍东夷

东夷,顾名思义,就在东方,起先主力,在今天山东一带,他们活动主体在今天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势力曾经渗透到洛邑近畿。他们遭遇到四次严重的打击。

第一次、纣王征夷

东夷部落史书上记载是少昊的后裔,商部落也是,但是商纣王后期有一部分东夷部落不服,纣王征讨,接连两次大胜,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纣王开疆拓土的时候,蜷局的周原的周人乘机围攻朝哥,纣王主力都在前线,临时组织的奴隶以及罪犯军队临阵反戈,商王朝宣告灭亡。可以说东夷间接的协助了周人夺取天下。

第二次、周人分封齐鲁

商亡以后,周军天下,自诩为天子,周人势力开始进入山东江苏等地,攻灭奄与薄姑这两个方国, 奄与薄姑仍是东夷中的大国,姜子牙封在齐今天临淄一带,周公封在鲁,今天曲阜一带。这是周王室分在东方最大的两个诸侯国。东夷部落在山东遭到严重打击。

第三次、周公平武庚之乱

周室代商以后,周人势力有限,只能通过封分构建金字塔式的防御网络,纣王之子武庚仍然被封为诸侯,让他奉殷祀,用来彰显他的仁义笔者认为是他能力不能完全吞灭商人。分封三个弟弟管、蔡、霍三叔为“三监”负责监视武庚,自己回到镐京。

没多久,武王病死,成为即位,周公辅政,总揽大权,三监不满,武庚乘机挑拨离间,然后协同亲商的夷人大国奄、薄姑等反周,周公不得不率军东征,经过三年大战,最后平定三监之乱,杀掉武庚。然后封纣王兄微子启于宋,爵位为公。

而后,成王亲政以后又再次征讨势力迁出山东鲁地的淮夷、徐夷 及奄,再次大胜。自此之后,山东境内只存在培育出小麦的莱国比较强大,但是后来也最终被齐国吞灭。

任、宿、 须句 、 颛臾、莒、郯、谭、费等东夷部落的小国,但是也都是弹丸之城而且,文化上完全被同化也和诸夏通婚会盟。

第四次、周穆王攻灭徐偃王

山东一带的东夷被攻灭之后,东夷部落开始向东南发展,处在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夷,又称淮南夷,南夷,从称呼就可以看见他们逐渐迁徙,或者他们的主力是逐渐向南方的,在迁徙途中,一边休养生息,后来定都城为徐城的徐国开始强大,臣服三十六国方圆五百里的国家出了个徐偃王,施行仁义,迅速强大,开始不知道自己姓啥。率领九夷以伐宗周,向西到达黄河。周穆王也害怕他气焰正锐,主动的分东方一些方国给徐偃王统治。

但是周穆王的怀仁并没有遏止徐偃王的进取,于是亲自率军讨伐命令楚国人协助夹击,斩杀徐偃王,他的儿子率领几万族人迁移到彭城,周穆王仍封他五徐子,继续统制,到春秋末期吴王拍伍子胥攻灭徐国。

至宣告存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徐国国灭,也宣告东夷成建制的国家覆灭,自此之后我国境内的东夷彻底被诸夏同化。但是东夷的称呼并没有消亡,而且戏剧性的飘到更远的地方如日本,朝鲜等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