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

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北伐?

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真正的原因估计只有诸葛亮自己知道了,益州本非久留之地。无论从文化,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不是能好发展的地方。孔明所采取的只是以攻为守的战略,他很清楚。就算安顿下来搞建设,其速度和质量绝对赶不上曹魏,到头来被魏国打过来反而显得十分被动。所以其以攻为守,使魏国也无暇发展,同时获得一定的生存机会。。汉賊不两立,王室不偏安。曹丕篡汉,刘备所谓的继承汉业,这两者已经注定不能共存,所以孔明很清楚,他活着一天,就应该为恢复汉室做贡献,谁叫自家举着汉的旗子,孔明的责任心让他觉得天下人都等着他灭魏兴汉。

刘备临终托孤。孔明是每天都不敢忘记先帝托孤重任,出师表写的很详细,我不多说,总之,刘备无形中的压力让孔明背上沉重精神包袱,感觉只要不打仗,就是有愧于先帝。因此多次出兵,也是为减轻刘备给孔明的无形压力。涉及到内部政权问题。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国内政治矛盾或者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发动对外战争的,蜀汉也不例外。作为外来政权,并且入川后颁布的蜀律实际上很严苛的,国内矛盾其实也很大了,对外发动战争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些矛盾。

孔明怕自己死后,后继无人能辅助阿斗,真正实现统一。所以,他很想在有生之年将心愿完成。 其六。孔明自己身体不好。并且其大小事情都亲自上阵的性格,让他自己压迫自己去努力。他可能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也算是对得起二十七出山的自己了。时日不多,努力奋斗。也姑且算上吧。 都是一家之言。对错与否,一任诸公。

早已随诸葛亮埋藏再滚滚历史之中。但是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客观的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有以下一点可以考量。道统观念,刘备建立的蜀国实际上当时叫汉国。当时谣传曹丕杀了汉献帝篡位。刘备听了这个消息哭了几天然后称帝继承了汉家天下。那么就很好解释了,我刘备才是刘家人,汉家天下的继承人,你曹家人是篡位者,是强盗,我拿回被你曹家人抢去的东西,天经地义。所以诸葛亮要继承刘备遗志,北伐北伐。这也是诸葛亮所谓的"王业不偏安"而且还能笼络一大批忠汉的士族。

战略需求,当时蜀国只占据了四川一省和陕西云南的一部分,而且在汉朝,这些地方都是荒凉之地,虽然益州有天府之国的支撑,但也只有成都平原发展的好一点,人多一点。而魏国占据中原大地和河北之地。在汉朝中原和北方才是人多众多,生产力发达的地方。趁着之前几十年的战乱,中原被破坏的厉害,两国国力差距小的时候北伐肯定是正确的,一旦让魏国修养生息几十年,那么蜀国打都不用打了,肯定输。所以诸葛亮出于战略考量,需要北伐,趁你病要你命,虽然你病了还比我厉害,总比你健康了要打点.

转移矛盾,刘备得来的蜀国,其实不是很光彩,抢了同宗兄弟刘璋的地盘。刘璋刘焉两代人在益州数十年经营,总有些人望和忠心的士族吧。刘备在的时候也许这些人不敢动,其实也早已蠢蠢欲动,汉中之战的时候,益州震荡,刘备一天杀好几十人都不能平息,何况你老刘嗝屁了。再加上刘备入蜀的时候带来了很多荆州派旧部,这些人在蜀国都位居高位,本地蜀人肯定被打压肯定也不爽啊。为了调和这些矛盾,北伐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个人理想,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有理想不贪钱的政治家,无疑是想做大事的,而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设想一下,要是真的诸葛亮北伐成功,光复大汉,其声望,其权势,在当时那肯定是独一无二了,如果有野心做第二个光武帝也未尝不可,那么天下就是诸葛家的了。如果野心不大,辅佐刘阿斗治理天下,那也是流芳百世啊。这样的功业在面前,怎么能不北伐呢。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