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有关弄权的谋杀案,一代君王竟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赵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赵章受封代地和任命田不礼为代相的指令刚刚下达——这两个指令是赵武灵王下达的——早年赵武灵王对张仪提起的那个前朝权臣李兑出现了。

虽然赵武灵王对李兑没什么好印象,但还是留了他一条命。可是给善于动嘴皮子的人留活路,就是绝了自己的生路。

在这两个指令下达之后,《史记》中记载,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身强力壮(能活很多年)而且志大骄横(有潜在威胁),养了那么多党徒显得欲望不满(好歹人家也是代地的封君啊,日后平原君赵胜的宾客更多),大概会有私下的打算吧?田不礼为人好杀骄横。

这两人凑一块儿,必有阴谋叛乱的事情。小人有了奢求欲望,就会开始算计。以我看来,他们发难的日子不远了。您是位高权重的相国,大乱肯定从您那里开始,大祸您也是首当其冲。仁者博爱万物而智者防备祸乱于形迹未显现之前。没有仁爱又没有智慧,怎么能治理国家——您不如推说有病,把国政传给公子成吧。”

肥义说:“屁话,主父把新王托付给我,要我坚守一心,直到去世。我怎么会畏惧田不礼之难而忘了我的职守呢,有什么罪过比变节更大呢?就是有事,我也不会忘了我说过的话。”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图为《史记》书影

然后?然后李兑哭泣而出,不管是不是演给肥义看的,总之转弯进了公子成的家,开始多次密谋。这番话的含义,说了一大堆仁者智者,归根结底就是一点,劝说肥义让权。哪怕不让,也给肥义种了一个先下手为强的念头。

肥义足够耿直,可一番游说之下,原本心里没事儿,也被李兑给忽悠出事儿来了。转天他跟自己信任的胡人将领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的事儿,太让人担忧了。我现在是吃不好、睡不好。你记着,谁要请见赵王,必须先通知我,我先见了没事,才可以让赵王入见。”信期说:“善哉,我知道了。”

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赵惠文王召见群臣,赵章也来朝见。赵武灵王让赵惠文王在前主持朝政,他在旁边观察群臣。见到赵章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本是自己的长子,十年前跟着自己第一次攻打中山之时领中军,现在却要北面称臣。于是赵武灵王想要分割赵国,让赵章在代地做王,但这事儿被搁置了。

《史记》说搁置,意思就是赵惠文王和肥义把这事儿作为一件请求放下了,而不是作为一个指令执行了。几个月之前,刚刚灭了中山之时,受封代地的指令还是太上皇赵武灵王下达的、赵惠文王许可的、肥义的相府颁布的。

仅仅几个月,赵武灵王发现,他的话不好使了,放给小儿子赵惠文王的行政权力收不回来了。不但如此,因为中山已灭、北疆无事,他的兵权也没了。

赵国钱币

赵惠文王和肥义?指令变请求的转变根源不在于他们。一个掌权的小屁孩,一个耿直的胡人,他们对弄权没那么敏感。肥义是“护权”,绝对称不上“弄权”,而且是“以死护权”。

至于赵章,他岁数不嫩,但心里很嫩。从上一年李兑游说肥义开始,拍脑门都能想到,李兑和公子成做了多少煽风点火的舆论工作。即使赵章和田不礼真的是好人,这两人不想反,那两个“老油条”也能用嘴上功夫逼他们反。

随后就是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同游沙丘,分居两个行宫之中,几方互相摊牌而“老油条”跟进在后了。

沙丘,今天河北广宗,距离邯郸古城外五十公里。这地方很邪乎,日后秦始皇帝巡行丧命之处,也是沙丘行宫。秦赵本是同宗,可灭了赵的秦,却被阉人赵高玩塌了。

话说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分别入住了行宫之后,赵章与田不礼用赵武灵王的命令召唤赵惠文王。

《史记》说赵章诈用赵武灵王的命令召唤赵惠文王而肥义先入。“入”哪里?入宫,要么入赵武灵王行宫,要么有第三座专门搭建的为了接见仪式的行宫。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史记》又说后来赵章事败跑去了赵武灵王行宫,赵武灵王还开门放他进来,那么就是第三座行宫了。

肥义进门就被砍死了,信期一看不对,保着赵惠文王与赵章和田不礼死战。然后李兑和公子成这对退休“老油条”就从五十公里之外的邯郸神兵天降,还顺道发动四邑之兵,扑杀了叛军?《资治通鉴》引《史记》,只是老头司马光加上了“火速征调四邑之兵”。这当然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摊牌了。

至于真实的情况,我猜想可能是这样的:公子成和田忌一样,问李兑:“肥义被骗出去了,咱们救不救啊?”

李兑:“等肥义被砍死了,你就是相国。”

公子成:“那边开战了,估计肥义死了,咱们救不救啊?”

李兑:“现在出去,信期功劳最大。他是死战,你是摇旗呐喊。再等会儿,你连信期都救了。记着,他问你为什么这么迟,你说咱们为了保险,去调动四邑之兵了。”

公子成:“你第一次哭,把公子章哭死了;第二次哭,把肥义哭死了。你丫可千万别哭了,等我死了你再哭。”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兑:“现在可以出去了。”

要是我这么演绎下去,像不像孙膑两次指挥的攻魏战役?提线木偶这套把戏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可那么多人喜欢玩。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敢做不敢当,但只要信息压制了别人,哪怕智商不够,都可以有一种智商压制了别人的感觉。

后来据《史记》记载,赵章失败,逃入赵武灵王行宫。大军进入,搜捕到赵章之后,处决。李兑和公子成说:“为了抓赵章,围宫杀子,事后灭族的罪过。”

《史记》又说,放出宫人无数,留下赵武灵王一个。之后活活三个月,赵武灵王连树上的鸟蛋都吃光了,还是饿死沙丘。

太史公对于“老油条”们还是笔下留情了,看见什么竹简就写什么竹简。至于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大军入宫,先把所有人控制了,然后当着赵武灵王的面处决了赵章。接着控制住了赵武灵王,对所有其他人说:“想背弃你们主人的,就现在跑,过时不候。”

对于那些跑的人,不用担心他们瞎说。对于那些留下来的人,包括被控制的赵武灵王,是当时就处死了,还是只处死了宫人而留下赵武灵王一条命?还是全部留下来然后关上宫门?

我选第二种。为什么?太史公可信,李兑的人品和算计也可以揣测。很可能赵武灵王活了三个月,但在这种可能下,鬼才相信赵武灵王吃鸟蛋活了三个月,那吃什么?可能是尸体吧。

至于某些庸人的观点说这次沙丘事件是赵武灵王授意——或者联合——长子赵章发动的政变,目的是拿回君权,那就太低估赵武灵王的智商了,这种可能性最低。

赵武灵王是上过战场的,他长子也上过战场,在谋略方面赵武灵王是一手合纵、一手连横的。记得当年赵武灵王说服叔叔公子成改穿胡服、同意骑射的理由吗?他最动人的理由就是赵国当时四面都是敌人,内部还有一个中山国。这个虚张声势的理由让公子成感到形势危急,这是赵武灵王当年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可实际上当时国际环境并没有那么紧张。

如今赵武灵王从意识到外敌没了,到设想一个拿回君权的方法,还需要发动一次刺杀吗?再找一个外敌不就好了嘛。外敌烽火一起,分分钟军权到手。军权到手,君权也就唾手可得了。即使赵武灵王就是要在沙丘狩猎赵惠文王,又怎么会让赵章把赵惠文王召至第三行宫动手?

太史公说的,赵章这柄匕首发动政变且未通知赵武灵王,我觉得是最有可能的。

而太史公可能说错的,是赵章之所以发动政变的主因。赵武灵王出于爱的怜悯,绝对不是赵章的最大刺杀动力。相反,李兑和公子成出于弄权的算计,挑逗田不礼的贪、激化赵章的恨,最终逼出一场叛乱,才是我认为的主因。

其它公号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事项

摘自《历史的赢法:用军》,文润燕生子(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