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被后世各种加封,可他的兄弟张飞却远远不如他出名?

关二爷的大名,自然不用再多做介绍,关羽死后为何会被不断加封,封圣封帝呢?而他的兄弟张飞,名气却远远不如他大,事实上不止张飞,就三国时期来看,就有曹魏阵营的张辽、曹仁乃至许褚、典韦都是当世名将,虽说综合来看不及关羽,但也不遑多让,不过历史地位却是判若云泥。实际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位将军的地位能与关羽相比,关羽的地位已不仅仅是封神,早已经到了由“圣”及“帝”的地步,这是为何呢?为什么偏偏是关羽,而不是其他人?

其实在现实中,真实的关羽并不是个完人,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刚而自矜”,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而后主给他的谥号是“壮缪候”,这个谥号并不美好,对比一下诸葛亮的谥号“忠武侯”,相差不少,壮缪候之谥实则暗指他作为败军之将,名实不副,语含讥讽。

关羽到底经历了什么,得以封圣封帝呢?当然是经过历代小说家的演义和《三国演义》的扩充和改造,使得关羽的忠义形象被拔高到第一位,而他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忠义所掩盖。可以说,关羽的形象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位。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关羽再有名,终究不过是一名武将,最后还兵败被杀,历代皇帝又为何会看中关羽,不断对其加封呢?主要有三点。

一、符合儒家道德至上的理念。在古代社会来说,这属于绝对的正能量,所以被皇帝倡导,关羽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偶像,一个进行社会教育的思想工具,发挥的是道德表率的作用。在道德至上的支配下,百姓听从皇帝的道德宣传,按照伦理道德安排人生,老老实实做顺民即可,历代君主对关羽的加封,意义也在于此。

如果不太容易理解,小院再举一反例,曹操在古代通常被视为奸贼的代表,不过现实中,曹操显然要远远强于关羽,但恰恰是由于曹操违反了所谓道德的游戏规则,不安其位,不守其道,被认为是无德之人,所以曹操再强,也不可能被捧到关羽的地位,如果这样,岂不是鼓励人人都当曹操?那皇帝的天下还怎么坐得住?不但不能捧,还要拼命贬,不信看下传统戏曲中的曹操?

二、是关羽忠君的形象。忠君是关羽形象的最伟大之处,忠强调的是皇帝对大臣的绝对支配和大臣对皇帝的绝对从属。关羽投降?那是不可能的(虽然事实上他是投降过,原因下文会讲),吕布可以投降、张辽可以投降、赵云、马超可以事二主,连诸葛亮也可以让刘备三顾,只有关羽对待刘备是忠字第一的,关羽的忠君意识符合君权至上的政治架构,有利于强化皇权专制,如果人人都有关羽这样的意识,那哪里还会有人叛乱,哪里还会有人造反,皇帝的天下不就可以千秋万代了吗?

三、是关羽忠义的形象。这就要提到上文说的关羽投降的事,忠义是排在忠君之后的,所以关羽为了忠君,为了保全刘备的家眷,不惜背上不义之名,这更加凸显了关羽形象的高大,而最后独行千里,更是把忠义形象发挥到了极致,就算现代电影中的情节,恐怕也没有这么完美,这样的关羽,皇帝们如何能不爱?

宋朝对关羽加封的封号就有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等。元顺帝干脆将关羽跟佛教联系到一起,宣布他为护国珈蓝。热爱道教的万历皇帝又把关羽封为协天大地护国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顺治皇帝再将其追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地,顺子孙子雍正又为其增加春秋二祭,同治皇帝再加号翊赞,光绪帝又加封二十六字大帝称号(太绕口,小院都懒得打字),关羽已经统一了儒教、佛教、道教,成为超级英雄。历代皇帝如此推崇,关羽在民间的形象当然也就一再拔高,再也无人可以比肩。

范围再扩大一些,为什么《三国演义》要扬蜀贬魏呢?其实也是以上原因的体现,作为汉室正统的刘备当然代表的是道德的正面,哪怕最后刘备在献帝还没死的时候就称帝,也是为了匡扶汉室,既然蜀汉是正义的化身,那与其对立的势力当然只好作为反派出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