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反的人,为何没有传国玉玺,也不敢仿造?

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之中,我们常常看见皇帝在批阅奏折之后会用一方玉玺在奏折或是圣旨上盖下一个章。而当一个王朝即将灭亡,皇帝见自己走投无路准备投降之后,往往会将这方玉玺双手奉上,可见这块“传国玉玺”有多么重要了。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我们现在一般认为它是从秦朝流传下来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传国玉玺”是秦朝丞相李斯奉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这块玉玺为何引起历代帝王争抢呢?为什么古代造反的人都不敢仿造一块传国玉玺呢?

仿造一块传国玉玺有难度,毕竟品质如此高的和氏璧举世难见,但是对于掌握了整个国家的皇帝来说,难度虽然大但也不是做不到。他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这么做。传国玉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的象征意义。

在李斯和秦始皇的策划之下,这块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成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朝之后的历代帝王纷纷将这块玉玺当做自己权力的象征,凡是想要登上王位的人,手上必须拥有玉玺。时间一长,传国玉玺的价值也在不断上涨。

对于一些意图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政权的人来说,获得这块玉玺之后,自己就可以称自己是“受命于天”,而旧王朝是“气数已尽”。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抢夺帝位,还可以获得百姓们的支持。有些皇帝在登基时没有获得这块传国玉玺,甚至被讥笑为“白板皇帝”。

和氏璧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卞和两次献玉两次都没能碰上有眼光的君主,差一点这块稀世美玉就要被埋没。幸运的是,他碰上了楚文王,楚文王将包裹着和氏璧的石头凿开,果然发现了难得一见的美玉,为了奖励卞和,因此这块玉被命名为“和氏璧”。

自此之后,和氏璧就开始了它的奇妙之旅。和氏璧辗转多个国家,最后落到赵惠文王手中,而秦王听说和氏璧的下落后,以十五城作为代价,向赵惠文王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又不敢得罪秦王,又舍不得和氏璧,最后还是蔺相如巧使妙计,保住了和氏璧。这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后来赵国被灭,和氏璧回到了秦王手中,之后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成为古代王权的象征,后来和氏璧甚至成为确定真命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秦朝灭亡之后和氏璧多次辗转于他人之手,最后不知所终。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究竟流落何方呢?或许接下来的另一半答案你就不知道了。

秦朝被灭之后,这块传国玉玺辗转历代皇帝之手,成为他们争夺的首要目标。在经历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五胡乱华等时期之后,伴随着中原大地的再一次统一,传国玉玺回到了隋炀帝手上。同时隋炀帝下令销毁之前所有的传国玉玺仿制品。

直到唐末时期,唐朝大势已去,节度使石敬瑭带着契丹军队攻破都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自此,传国玉玺就失去了下落。在之后的朝代里,历代帝王都在寻找这块传国玉玺,但是,真品早已不知所踪,只能寻到一些仿制品。真正的传国玉玺和氏璧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复存在,很难再找到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