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和李广利同是大汉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李陵和李广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战之后力竭儿降;李广利却是因为参与立储之事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败后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后,事实上两人都做了驸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广利则是备受尊崇,但这却遭到了另一个“汉奸”卫律的嫉恨,最终被其陷害而死。李陵和李广利虽然都投降了匈奴,但是二人投降的动机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二人投降后的结局也大相径庭。

李陵以五千步卒抵御匈奴数万人的轮番攻击,硬是没让匈奴人占到任何便宜。最后,李陵在兵力损失殆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诈降匈奴。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李陵并没有真心投降匈奴,一直在待机而动。而汉武帝起初也并不相信李陵是真心投降匈奴,于是派公孙敖前往接应。可是,公孙敖却稀里糊涂地把帮助匈奴人练兵的降将李绪当成了李陵,回来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了。真是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于是,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夷灭了李陵全族。在得到全家被汉武帝诛杀的消息之后,对汉廷寒心、回归无望的李陵正式投降匈奴。之后,李陵受到了匈奴单于的善待,被封为右校王,成为匈奴贵族,而且还被召为了驸马。匈奴之所以善待李陵,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李陵的名头太大,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虽然一生未能封侯,战绩多少也有些名不副实。但是,在匈奴人眼中,“飞将军”却是如同战神一般的存在。“飞将军”的孙子投降匈奴了,这对于匈奴单于而言,是一个绝佳的舆论宣传契机。对内、对外,大树特树李陵,都是颇有裨益的。既可以增强本国军民的自信心,又可以给汉军其他将领树立一个“缴枪投降、金票大大的”的标杆、榜样。

二、李陵以五千步卒抵御匈奴数万军队的轮番攻击,硬是让匈奴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从这一点来看,李陵的军事素养还是颇为强悍的。匈奴单于之所以善待李陵,既是希望李陵能为己所用,同时也是防止李陵受到排挤、虐待而一心归汉,重新给自己增加一个强劲的对手。

三、李陵本身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将领,对政治兴趣不大,更加没有什么野心。留下并善待李陵,并不会对匈奴国内的政治造成太大的影响,更加不会出现挑拨匈奴内部派系内斗或者尾大不掉、威胁匈奴内部政治安全的情况。

四、李陵出身将门,一表人才、军事才能更是一等一的。匈奴单于出于私心,给公主找一个这样的驸马,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李广利则不同,李广利这个人虽然也是一员武将。但是,身为外戚的李广利在政治上却并不安分。早在“巫蛊之乱”发生时,李广利就伙同自己的儿女亲家、汉武帝的亲侄子刘屈氂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在戾太子刘据兵败伏诛、“巫蛊之乱”平息之后,又伙同刘屈氂阴谋扶自己的外甥、昌邑哀王刘髆争储。不久,东窗事发,刘屈氂被叔叔汉武帝腰斩,李广利全族也被下狱。李广利闻讯后想以军功赎罪,贪功冒进导致兵败,最后不得已投降匈奴。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其全族被汉武帝夷灭。一年多之后,李广利受卫律陷害,被匈奴单于诛杀。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为何短短一年就被杀了,原因或许不仅仅是卫律陷害那么简单。

首先,李广利这个人利欲熏心、野心勃勃,不是一个安分之人。让这样的人在投降匈奴之后安分守己、老实做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上全族被夷灭、报仇心切,李广利煽动、挑唆匈奴对汉开战几乎是必然的。一个降将干预匈奴内部事务,煽动、挑唆匈汉开战,本身就已经犯了大忌了。

其次,李广利是贪功冒进、兵败投降的,和李陵的激烈抵抗、五千对数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可否认,李广利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在卫青、霍去病、甚至李陵的光环之下,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就显得有点儿其实难副了。更何况,在其投降之前已经有李陵、卫律等人投入了匈奴麾下,李广利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再其次,李广利是在汉朝因为煽动、制造内乱被汉武帝追究而被迫投降匈奴的。这样的人,即便什么也不干,也很难让匈奴单于放心,他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了。更何况,如果留下或者重用李广利,势必会引起汉朝的强烈不满。虽然匈奴与汉朝一直打打停停,摩擦不断。但是,毕竟实力对比摆在那里,匈奴也不得不尽量避免过分激怒汉朝。

说到底,卫律的陷害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实际上匈奴单于也不想留着李广利。卫律所做的,无非是帮匈奴单于递上了一个口实、话把儿而已。否则,单凭卫律一个降将的陷害,匈奴单于就这么听话地杀了李广利,也太说不过去了,毕竟降臣始终是无法让人完全信任的。虽然卫律本身是匈奴种姓,但却归汉已久,而且还是一个汉朝投降来的降臣,匈奴单于凭什么就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诸君以为然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