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4万两白银,说中国人不敢碰他,李鸿章处置美国人的方法太解气

清朝晚期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化的浪潮席卷海外各国,然而清政府却固守农耕经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看到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时候、当看到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的时候,清朝的若软无能实在是令人痛心。清朝时期来到中国的很多洋人,认为自己国家强大,表现的不可一世,甚至飞扬跋扈。面对嚣张、胡作非为的美国人,看一下李鸿章如何处置。

晚清时期,一个名叫白齐文的美国年轻人来到中国。来到中国之前他当过邮务员、报社编辑,喜欢冒险的白齐文辞去工作,开始到处流浪。他游历过澳大利亚、印度、吉达,后来到达了中国上海。1860年6月白齐文担任洋枪队(扩军后改名常胜军)副统领,协助华尔攻打高桥镇。白齐文因作战勇猛,曾多次获得清廷的奖赏。之后白齐文申请成为中国合法公民。华尔战死后,白齐文担任常胜军统领,属于李鸿章管辖。

刚开始,李鸿章想笼络白齐文,为自己所用,但是白齐文桀骜不驯,难以驾驭。李鸿章请求英国陆军司令换掉白齐文,但被拒绝,李鸿章和白齐文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1862年9月,常胜军和淮军联合击败太平军,占领四江口等地。常胜军在这次战争中贡献很大,而李鸿章将功劳都给了淮军,白齐文对此事大为不满。

1862年冬,李鸿章命令常胜军协助清军攻打金陵,白齐文以军饷未发为由不肯出兵,对李鸿章的命令置之不理。白齐文从上海回到松江准备抢劫军饷,经参将劝说未实施。白齐文再次回到上海,准备辞去统领一职,不愿出兵金陵。1863年1月,白齐文带领常胜军到达杨坊家中,将杨坊暴打一顿,劫走军饷4万两白银。白齐文对部下说我们身后有美国、英国领事撑腰,中国人没人敢动他。李鸿章了解此事后,立即通告撤去白齐文常胜军统领一职,并悬赏缉拿他。然而,白齐文不买李鸿章的账。白齐文从上海赶赴北京,寻求英美驻华公使帮助,希望继续担任统领。美国公使袒护白齐文,并想行使治外法权,不同意按中国律法处理白齐文。李鸿章反驳说白齐文已自愿成为中国公民,已获批准,犯罪后必须按照我国律法处置。

白齐文未能恢复职位,一气之下他率领几百亲信抢夺常胜军船只、军火,前往苏州,投靠了太平军。李鸿章出具告示赏银三千两缉拿白齐文。此时,英美领事向李鸿章施压,李鸿章并未妥协。白齐文在太平军那未被引起重视,最后,选择回到上海,之后回到日本横滨。

1865年,白齐文再次回到中国,途径漳州时,准备投奔到太平军李世贤麾下,不料中途被清军逮捕。白齐文被捕后,美国领事向清廷要人。李鸿章则下令将其压往苏州,押解途中暗中派人将白齐文淹死在浙江兰溪,对外声称则是意外溺毙,此时的他只有29岁,因唯利是图而丧命。

李鸿章参与清朝末年的外交数十年,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处理各种难题纠纷。白齐文事件是李鸿章第一次处理涉外事件,对他以后处理外交事宜产生了一定影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