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笃信图谶,刘秀登基和“赤伏符”到底有什么关系?

为此,冯异更坚劝刘秀马上称帝,表示说:“更始(政权)必败,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

此时,又有儒生强华自关中远来,奉上《赤伏符》来见刘秀。打开图谶,只见上马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冯异 剧照

刘秀大喜。他是汉朝人,自然和所有当时人一样,深信谶纬祥瑞。最早刘氏兄弟起兵,就是因为图谶中有“刘秀为天子”的说法。如今,自己已经具有了为天子的实力,谶纬祥瑞又忽然再现,心理暗示,此刻变成了心理明示。

刘秀 剧照

当然,强华所呈《赤伏符》三句话,前两句比较好解释,难的在于最后一句——四七之际火为主——四七,二十八也!在汉高祖立国到刘秀起兵,正好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而刘秀火德,所以当为天下之主。

汉高祖 剧照

可能有人问,四七二十八,怎么又能和二百二十八相等同呢?谶纬吗,就是这个样子,模模糊糊才有意思,才能够让时人云山雾罩地留空间加以解释,这就和后世《推背图》等图谶差不多。一是预言类的东西不可能讲得太明白,二是根本不可能明白。至于数字运用,在秦汉图谶中很常见。西汉灭亡前,图谶中都说汉朝有“三七之厄”,而三七二百一,从刘邦到孺子婴,二百一十年过去,正好王莽把西汉给灭了……

刘婴 画像

同时,新近发生的两件事情,最终也促使刘秀下决心马上称帝:平陵人方望在临泾擅自拥立被王莽废黜的孺子刘婴为帝,结果,他们这一伙人都被更始帝刘玄派遣的部将李松所杀;另一件事,乃公孙述在蜀地自立为蜀主,并且赶走更始帝部将李宝,在益州称王称霸,大封群臣。

汉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 剧照

连公孙述此类人等也敢称帝,刘秀不能为人之后啊。于是,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刘秀挑选此日为黄道吉日,在鄗城南郊的千秋亭畔设立祭坛,祭拜祖先和神灵之后,宣布称帝。在仪式上,刘秀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改年号为“建武”,大赦天下。

东汉光武帝(刘秀) 画像

刘秀,就成为日后史书所称的“东汉光武帝”。

当时的刘秀,刚过而立之年,才31岁!

孺子婴 画像

有件事情要交待一下,那就是可怜的孺子婴了。在每次改朝换代,最可悲的当然要属末代皇帝。可是这位孺子婴,他连个皇帝的名号也没混上。这孩子两岁时被王政君、王莽姑侄二人扶立为皇太子,一直就是王莽政权篡夺之初的幌子。

王莽与孺子婴 画像

孺子婴年仅5岁的时候,王莽篡国成真,封这孩子为“安定公”,假模假式将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等5个县封给他当“安定公国”,有民万户,地方百里。

王莽虽然封了刘婴,但还是不准他回封国,下令把京城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第”,实际上是将孩子关在里面软禁。在小屋子内部,一无所有不说,王莽还禁止那些保姆、侍者与他这小孩子讲话。

王莽 画像

如此一来,孺子婴实际上在长大过程中没人和他说话,也没人教育他,完全变成了一个傻子。就是这样一个傻子,不死不活长到20岁,新莽灭亡后,又再次被方望等人当作政治工具加以利用,最后死于同宗更始帝刘玄将领手下。如此下场,真是悲剧!

刘秀称帝,确实皆大欢喜。天下百姓,终于有了一个“明主”的榜样。

刘秀 剧照

我们再说一下刘秀的族兄更始帝刘玄。

刘玄称帝三年,庸懦无能,毫无建树,其手下部将也多半离心背德。而早先曾经一度称臣的赤眉军樊崇等人,早就不听更始帝号令,提大军入颍川,分其众为二部,樊崇与逢安为一部,徐宣、谢禄、杨音为一部。

更始帝刘玄 剧照

而这些赤眉军几十万人,虽数次得胜,但兵士们疲敝厌兵,日夜愁泣,皆欲东归。为此,樊崇也犯愁,就和手下将领计议,认为只要大军东向,途中必散,与其半途而废,不如西攻长安。

计议已定,樊崇、逢安自武关,徐宣等人从陆浑关,两道俱入,向更始政权发动了总攻。

王匡 画像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更始帝派遣王匡、成丹与抗威将军刘均等分据河东、弘农,抵抗赤眉军的进攻,但多次被赤眉军打败。

赤眉军大举进攻,关中告急;而更始帝手下的河东守将王匡等人,又被刘秀手下大将邓禹所破,逃回长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