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醉书画松诗 张即之能写出杜甫的诗意吗真的醉人了

【千千千里马原创-张即之-创新】

张即之(1186--1263)是晚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后裔,他的父亲也是书法家,自己又勤于墨池临习唐宋诸家,尤其精于颜真卿法体,再加上对米芾的倾心,可谓传统功夫相当深厚了

张即之书杜甫《题韦偃双松图》大字手卷局部。

可能我们不太了解南宋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所以,对于张即之书法的绘画性,了解甚少。

张即之如果没有从绘画借鉴灵感,至少也是把绘画的精神带到书法创造之中了,所以,我们明显感到他的书法非常接近现代书法的气韵。

例如,点画变化非常分明。一个字里面,轻重变化反差很大。

用墨枯润杂糅,往往笔飞墨舞,忽连忽断,而气韵不失。真如万岁古藤,秋风春雨横流。

我就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张即之书写的杜甫诗《题韦偃双松图》,是晚年七十二岁时创作的书法力作。

荡气回肠的气韵,骨法用笔的绘画质感,非常有革新的代表性。

首先,杜甫这首诗,是赞美著名画家韦偃画松树的一首诗。

公元760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定居成都的杜甫与从长安远道而来的青年画家韦偃相识。

他们数次聚会相见,杜甫对韦偃的绘画艺术赞赏不已。

杜甫称赞其“天下几人画古松,陈宏已老韦偃少”。

韦偃的绘画水平远远超过其父,所以有“陈宏已老韦偃少”的暗示。

其中还有描绘画家韦偃用笔用墨老辣的诗句,称赞画家用笔“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张即之的书法,完全是用书法艺术的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的笔法,再现了杜甫的诗歌精神和画家韦偃的用笔用墨。

这种间接的艺术借鉴,非常自然。所以,这件书法作品,足以媲美米芾的《苕溪诗帖》了。

我们看,张即之在这件书法作品中,写意的笔法非常多,浓淡粗细笔画,运用的恰到好处,而功力非凡。

把唐代笔法灵活地自由运用,这是宋代尚意书法的传统。

如何如法,有如何出法,这是一个艺术创新课题。

既要有法度可“立”,又要能破法度而“立”,这就是艺术创新的尺度。

张即之之所以有“写意”的笔法,就是在立与破之间能够自由地独来独往。

张即之在书法上的创新,给元代赵孟頫书画一体的美学旨趣,具有直接的影响。

这种有绘画美的用笔,可以说是张即之最成功的创新。

宋代以前是没有“以画入书”这样的创作方法的。

比如说,这个“朽”字与“龙”字的用笔用墨反差都很大。

“朽”字的木字旁竖笔,下面自然生出枯笔,给朽字增色很多想象空间。

“骨”字也写得非常“露骨”了!真是妙趣横生。

下面,我们把张即之的《醉书杜甫咏画松诗》剩余的部分都贴出补齐,供大家完整欣赏。我就不一一啰嗦了。

附录杜甫诗和张即之书后题跋。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裏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

已令拂拭光淩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张即之七十二岁写,时积雨连霉,槐龙舞翠,与客小饮,醉中戏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