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黛玉做过祭文,为宝钗也写过挽歌,藏的太深不易发现

《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一篇是长歌体的长诗,咏叹的是恒王宠妃林四娘酬王德、战外辱,恩义感天动地的故事,是一首悼亡的祭诗,也是一座升级版的贞洁牌坊;一篇是四六骈文,对一个受到不公对待而惨死的卑贱女奴晴雯的祭祀,当然实为祭黛玉。即便如此,两篇祭文主体人物没有任何可比性,放在同一日写在一个章节里,显得十分割裂,可是曹雪芹如此安排绝对不是无意,按照曹公一贯的手法和似散而魂聚的结构特点,这是绝对的刻意为之。第一问:贾宝玉彼时的情绪能做的了《姽婳词》吗?

一身重病的晴雯被驱逐,贾宝玉刚偷偷去探望过,看到她从养尊处优的怡红院投入醉酒痨表哥家那黑污脏乱的下房里,如一盆刚出嫩箭的兰花投入到猪窝,宝玉见到垂死的晴雯伤心哭到不行,要不是晴雯后来坚持以被蒙头不再见他,宝玉是无法挪动脚步离开晴雯的,彼时宝玉已是痛心到五脏俱焚。第二日他迫不及待的又向小丫头询问情况,得知晴雯已逝,想去看一眼晴雯的灵柩,因父亲召他,耽误了半日,回来后立刻赶去想做个最后告别却扑了个空。

以宝玉一贯的心性,在这种心魂苦痛难挨的状态下,他应该什么事都干不下去。偏偏贾政一会儿让他去会客赏桂花,一会儿去参加文学沙龙,宝玉有这个心吗?打得起精神吗?参照前文贾政让他会见贾雨村,宝玉因为不愿和贾雨村这种官场中人多交往,都表现的葳葳蕤蕤,没有一点挥洒的谈吐,令贾政十分生气。这个时候宝玉满脑子都是晴雯,按常理他应该没有办法正常吃饭,睡觉,做任何与晴雯无关的事都没兴趣,一副生无可恋的状态才是,令人奇怪的是,宝玉正常的密集的参加了两次聚会,一次因才具出众拐了许多东西回来向贾母炫耀,而且很是自得,另一次发了一大段感慨,下笔更是文思泉涌,情绪高涨,一挥而就一篇长诗《姽婳词》。这时的宝玉好似完全抽离了这两日低落的情绪,变了一个人。

做完《姽婳词》,结束了这个沙龙,匆匆赶回的宝玉一秒钟就恢复了对晴雯之死的伤心里,他立即马上又投入到另一篇更费心血感情炽烈的骈文创作中,一篇洒泪泣血,一字一血泪的诔文从他的笔下作出,诔文里,宝玉感愤哀切、饱含深情,痛切表达对晴雯的热爱倾慕、对施暴者的愤怒、对进馋者的仇恨、对爱姬早夭的痛心。他将晴雯描绘成天上的神仙,是芙蓉花神,给予了晴雯最美好期许,诔文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远。连每作诗都是冠军的黛玉都连赞宝玉这篇诔文新奇,可以和《曹娥碑》并传于世了。问题是每次诗社都落弟,常常才思枯竭的宝玉,怎么就能在这种极度伤心的氛围里,一天之内,小宇宙大爆发,连写两篇奇文呢?而且为两个毫无类似性的女性而作,按照曹雪芹一贯的结构逻辑,唯一的解释是,二者一定有着深刻的联系。

第二问:贾宝玉做《姽婳词》,是什么因素可以让他从晴雯之死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呢?

诔晴雯即诔黛玉,这是毫无异议的,诔文里列举出的桩桩件件,绝大多数也是宝玉和黛玉的往事,那么《姽婳词》和黛玉有关吗?屏山认为和黛玉没有任何的关系,林四娘无论是身份、人格、精神都和黛玉相距甚远,完全没有可比性,《姽婳词》其实是另一首《长恨歌》,《长恨歌》是写杨贵妃,林四娘与杨贵妃有身份上的相似性,具体到红楼人物,勉强和杨贵妃扯得上关系的有贾元春和薛宝钗,难道这是贾宝玉提前为贾元春或薛宝钗写的挽歌?第三问:《姽婳词》是贾宝玉提前为贾元春或薛宝钗写的挽歌?有没有这个可能性呢?

有,但是太勉强了。元春的可比性几乎没有,会是宝钗吗?贾宝玉一天之内写两篇祭文,一篇祭晴雯,实是对黛玉的祭悼;而薛宝钗是曹雪芹心中另一位重要的悼红对象,比重上并不低于林黛玉,既然判词二人可以一首共用,当然也可以让男主人公分别对二人进行祭悼。《姽婳词》里能找到宝钗的影子吗?说实在话,是找不到的。不过,贾兰做的那首诗完全是一个读八股死书的书呆子在赞美一个以死酬郡王的标准封建道德下的女子,简直就是给林四娘立牌坊: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肤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贾环为此做的诗主题也一样,不过比贾兰的更有水平一些:

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二人的诗通篇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林四娘的价值就在于她自身的节操忠义和为报恒王之德慷慨赴死,为这个男人牺牲,就是这个女人的全部价值。这不就是封建礼制对女子的道德要求吗?这位林四娘不就是李纨和宝钗的化身吗?当然不可能是李纨,那么只有是宝钗。还有一点,后来宝玉作《姽婳词》几乎就是《长恨歌》第二,红楼女儿中,杨妃从来用来比宝钗,而用西施比黛玉,所以,说宝玉的《姽婳词》是在祭宝钗也算是可以找得到这么两点小依据。

八十回后的内容尽数遗失,我们也不能否认此迷案是曹雪芹打了一个埋伏,后续还有解密之举,不过,《红楼梦》戛然于第八十回,《姽婳词》为何必须与《芙蓉女儿诔》相对照?为何让正痛彻心扉的宝玉连做两部大作?为何让姽婳将军姓林?宝玉一贯的价值取向为何在这次沙龙上显得与平时相矛盾?这一系列的疑问随着八十回后内容的遗失已成永远的谜团!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

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