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女婿,对妻子提一残酷要求,妻子这样做,名留青史

沈葆桢是清朝晚期的名臣,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女婿,在晚清政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取得辉煌战绩,后来更是近代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沈葆桢为官清廉,公正廉明,是晚清时期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

沈葆桢是进士出身,林则徐是他的岳父,又是他的舅舅,但是他人生的前半段基本上是平庸的,并没有因为岳父而飞黄腾达,而真正让其名扬天下、奠定其晚清重臣地位的,则是广信城之战。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担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此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曾国藩作为湘军的主帅,四处搜集人才,沈葆桢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曾国藩看重,成为曾国藩的一位幕僚。同一年,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1年后,朝廷任命沈葆桢为杭州知府,然而沈葆桢却力辞杭州知府一职,原因是沈家祖上曾在这里做官,亲戚好友太多,没法秉公办事。

既然杭州知府不当,那去哪里呢?沈葆桢来到了江西广信府,成为广信知府。如果你知道当时江西的军事形势,你就会为沈葆桢的勇气而震撼:这一年江西被太平军作为重点区域攻打,14个府城有8个被太平军占领,75个县又53个被太平军占领,也就是说江西已经岌岌可危,曾国藩这一年在江西也一直鏖战,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沈葆桢不畏生死,毅然进入广信府。(注:广信府下辖7个县,治所在今天的上饶市信州区)

此时的江西官员们见江西大势已去,大部分守城官员都抱着逃跑的心里,能逃则逃。沈葆桢来到广信府后,立刻摸清各个城池的军队粮草情况,并且迅速做出军事部署。然而这里的军民们已经被太平军的声势吓坏了,人人草木皆兵,毫无抵抗的勇气,他们对这位新来的知府大人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大家都怀着二心,随时准备太跑。为了彰显自己绝不会逃跑,誓与广信府的百姓共存亡的决心,让广信城里面的军民团结起来,一心抵抗太平军,沈葆桢给远在福建老家的妻子林普晴,让其火速来广信。

沈葆桢同时还叮嘱林普晴,广信这里非常危险,你我二人很有可能葬身于此,所以就不用带孩子了。作为一个弱女子,遇到战火纷飞的场面,基本上早都吓得魂飞魄散,有多远而逃多远,但是林普晴不愧为林普晴,不愧是林则徐的女儿,她知道此刻她对于丈夫的重要性,丈夫对于广信府老百姓的重要性,国难当头,她不能退缩,她要向老爹一样,不畏生死,勇往直前。林普晴收到信的当天,便启程前往广信府的治所上饶城。

林普晴来到上饶后,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她一个人要干很多活,做饭、记账、帮助丈夫写公文等等,忙的不可开交。1856年八月分,太平军将领杨辅清率军朝着上饶奔来,沈葆桢恰巧此时出去筹集粮草,而上饶城只剩下几百的士兵,城里的乡绅豪强让林普晴撤走避难,林普晴指着一口井大声说道:城破之日,便是我林普晴跳井之时,城里的军民受到林普晴的感染,纷纷抱着必死的决心,守住上饶城。

林普晴又急忙写了一份血书,向父亲之前的老部下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求援,饶廷选看到血书后,立刻发兵上饶,不久,沈葆桢也回到上饶城,他连同饶廷选以及其他参将等人,进行了详细的策划,最终成功打退了杨辅清的进攻取得了上绕城保卫战的胜利。

沈葆桢守住了广信,使得曾国藩在江西的困境逐步解开,曾国藩立刻向朝廷上书,奏折中对沈葆桢的战绩进行了高度表扬,认为沈葆桢“道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而林普晴经过此战,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1873年,林普晴去世,曾国藩亲自为其撰写挽联:

上联:家能孝,国能忠,一生大节昭昭,挽狂澜于既倒

下联:来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长终

而清廷听闻林普晴去世,下诏书在广信府为她建立祠堂,时隔上百年,如今上饶的林普晴祠堂香火依然旺盛,接受人们的祭奠和追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