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为何便能使将星不坠?

《三国演义》第114回,诸葛亮禳星作法,希望延寿失败。

自知阳寿已尽,诸葛亮死前嘱咐杨义:"我死后不得大张旗鼓地马上发丧,你们作一个大龛,让我的尸体坐于其中,口中给我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如此,则将星不坠,我的阴魂自启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你们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他见后必惊走矣。"

果不其然,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他惊喜地说:"孔明死矣!"

于是,司马懿立马传令起兵追之。但,刚出寨门,他又起了疑心:"将星闪烁并未奄然陨落。"接着,他又怀疑是诸葛亮施展"六丁六甲之法"作怪,以为诱兵之计。最终,还是勒马回寨,只派夏侯霸暗中引数十骑前往五丈原探听消息。

得到回报"蜀兵已尽退矣"时,司马懿急忙跌足并下令追击:"孔明果然已经死了!"然而,追上之后,蜀军依照丞相遗言把供有他尸体的木龛拥上前,吓得魏兵魂飞魄散,纷纷弃甲曳兵而走。司马懿狂奔了五十余里,惊魂未定之中问部下:"我的头还在否?"

可见,诸葛亮临死前的计谋又一次成功了。

古人认为,帝王将相在天上都有对应的星宿,诸葛亮死后其对应的星宿必然坠落。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司马懿当然也具备这种观星之术。一旦被司马懿观测到诸葛亮已经辞世,引兵追杀,蜀军则必然大乱。

诸葛亮之所以口中含米、脚下点灯、秘不发丧,主要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将星"不至于坠落。这样,会让敌军产生胆怯效果,使司马懿不敢贸然追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这样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什么口含七粒米就可以使将星不坠呢?

书中诸葛亮自己解释说:"如此则将星不坠,吾阴魂自起镇之"。但,并未解释为什么含米就能使将星不坠。

晚唐年间有一个叫陈盖的文人,在为时人胡曾的"五丈原诗"作注时,他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与今本《三国演义》有所出入。诸葛亮嘱言"足下踏土"、"镜安心前";口中含七粒米和适量水,表示还能饮食;手里握着笔和兵书,又有明灯安于头前,表示还在筹划军谋……

其实,在古代有一种口中含米就证明还活着的说法。所以,才会使得将星有似落非落的感觉,以此迷惑司马懿。

然而,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的玄幻色彩,难以服众。但是,诸葛亮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