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的航母与潜艇梦

原创文章 作者:胡博

笔者(胡博)在编写《民国海军将官录》时,接触到不少海军将领及舰艇史料,深知民国海军建设的艰辛。即便如此,在军阀连年混战,国家财政艰苦的情况下,海军官兵为了加强海防力量,仍然孜孜不倦的争取壮大海军实力,先后向政府提出了若干海军建设计划,这其中就有建设航空母舰和潜艇部队的设想。

提出建造航空母舰的海军将领是陈绍宽。陈绍宽在青年时,曾被政府派到欧洲考察海军。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绍宽亲眼见到英国的水上飞母舰在海战时发挥出的巨大攻击力,这在他内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一战结束前夕,英国又将飞母舰进一步加强,并派其中一艘长途跋涉担负轰炸德国空军基地的重任。这更加坚定了陈绍宽要建设中国航母的想法。可由于他只是一名基层军官,无法左右中国海军高层的想法,只能蛰伏以待。

蒋介石统一中国后,已经官至军政部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终于在1928年12月的编遣会议上提出了建设航空母舰的想法,他认为海军最少应该添造一艘费用为2000万元的飞机母舰。1929年6月,陈绍宽又专门制订了《训政时期海军部工作年表》,在其中的军务部分是这样说的,“主力舰队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舰、飞机母舰等共71艘,共10.5万吨……以6年为完成之期”。1934年7月,陈绍宽又在《海战》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海战中飞机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蒋介石之统一中国仅是名义,很快就接连爆发的军阀混战,使政府根本无暇顾及海军建设,更谈不上去造什么飞机母舰了,这使陈绍宽一度愤而辞职,以示抗议。蒋介石为了安抚陈氏,表示可以在“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并暗示这60万吨中应“包括3艘飞机母舰”。就这样,陈绍宽被挽留下来了。

尽管如此,陈绍宽建设航母的计划还是没有得到实施。海军名下虽然有几艘北洋军阀时期用货船改造的“飞机母舰”,但舰上仅能安置1到2架飞机,徒有名义,根本无法与真正的航母相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海军在日本优势海军的压制下毫无还击之力,许多舰艇被迫自沉,以堵塞长江流域,阻挡日本海军深入内地,此时的海军形同“江军”。即便如此,陈绍宽等海军官兵仍然在艰苦中自强不息,并且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建设航母的意愿。

终于,在1943年11月,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再次提出了建设航母的设想。他提出,当前海军应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应配置1队(5艘)航空母舰。此外,他还提出要建设潜艇母舰。陈绍宽指出,“航空母舰排水量,由数千吨到三万五千吨,装载飞机由二三十架至一百多架不等”。计划虽好,毕竟是纸上谈兵。因为以当时的国势来说,要建造20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无异于天马行空,甚至连造价都不用提出就被直接否决了。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编了不少日军舰艇,欧美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赠”舰于国民政府。这使民国的海军破天荒的强大了一回。在这种情况下,陈绍宽认为时机成熟,他第三次提出了建设航母的计划。

陈绍宽认为,战后的海军建设可以分3个阶段,每个阶段为10年,来逐渐实现目标。这个计划提出第一阶段可以先建造1万吨和8千吨航空母舰各一艘,造价需6280/吨。前者应配备1800名官兵,后者配备1600名官兵。遗憾的是,随着内战爆发,以及海军改由陆军出身的黄埔嫡系桂永清接掌等诸多因素,直到蒋介石逃往台湾都没能得以实施。时至今日,民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依然只存在于纸面文书之上。

相比于航母,民国海军对于潜艇部队的建设倒是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正式实施起来的。提出建造潜艇的依然是陈绍宽,区别是这个提议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并且在中德两国合作的蜜月期内,落实了潜艇的代造事宜。

1937年3月,由海军部出面同德国“合步楼”公司签定了建造500吨潜艇1艘、250吨潜艇4艘,以及潜艇母舰1艘,鱼雷240具、水雷500具的合同。如果一切顺利,这些潜艇将在3年后全部到位。这样一来,潜艇部队的诞生,就将成为民国海军的一个里程碑。遗憾的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及中国海军绝对劣势,政府不得不将用于建造潜艇的款项抽调大部转用于陆军,海军只保留了同“合步楼”公司建造2艘250吨潜艇的定单。

尽管如此,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扼杀了海军的潜艇梦。此时德国虽然没有向中国宣战,但在盟友日本的压力下,不得不中断于中国的各项合作。这样一来,潜艇的建造就被无限期的拖延下来。而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后,潜艇的建设就无形中打了水漂。潜艇建设成了民国海军的第二个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