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挖地窖放红薯,一不小心发现汉初名将樊哙之墓

1975年,河南地区天降大雨,连着几天不停歇,于是就爆发了大洪水。作为黄河下游必经之地,河南又一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洪水来时,河南省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几乎全部被淹,当时村民们顾不上那么多,只是逃命。紧急关头,村长带着全村人爬上了村子中间的一个小土山。

这座土山貌不惊人,不知道在这个村子存在了多久,土山旁边有一棵槐树,很大很粗,具体年代也无法得知。村长判断,这样的槐树,根系一定很壮实,在槐树的根系保护下,这座土山一定能够扛住洪水的冲击。结果村长猜对了,全村人家当都没了,但是保住了命。

事情过后,郭庄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并没有人对这座小土山感兴趣。在北方的农村,农村人都会种一些土豆红薯之类,作为冬季的菜类。郭庄人一见小土山不错,所以就一个接着一个,在土山上边挖地窖,冬天的时候就把红薯,土豆什么的全部放进去。更有甚者,一车一车的在土山上取土,用来垫自家的羊圈。

在这样的作用下,这座土山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那么小小的一圈。一天,一个村民在垫羊圈的时候,一镐头下去,只听见桄榔一声脆响,紧接着就抛出来一块青条石。条石方方正正,绝对规则,一看就是人工制造的,但是为什么在土堆里,村民没有多想。

之后,大家还是一车一车的拉土,土山变得更小了,奇怪的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青条石,最后,村民们终于不敢往下挖了,他们觉得这座土堆有灵性,有说法,为了避晦气,由村子里一些年长的老爷爷老奶奶出手,又把这个小土山给垫了起来,连地窖也被填上了土。

但是,村子里的土山上挖出青条石的事情还是惊动了当地的文物部门,一个专家来过之后,说从那些青石上的纹饰来看,至少是属于三国时期的东西。于是这个小山村一时间车来车往,考古专家三三两两你来我往,异常热闹。最后一个专家告诉村民:你们用来挖地窖,垫羊圈的小土堆,是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墓。

那到底是谁的古墓呢?这座古墓没有墓碑,没有任何说明介绍,那到底是谁的墓葬呢?看风水,看规格,墓主人真的来头不小。但是翻遍所有的三国前后的史书,并没有一个名头不小而且还安葬在舞阳县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却确确实实跟舞阳关系很大,这个人就是樊哙了,樊哙除了是刘邦的兄弟,他还是吕后的妹夫,更是刘邦亲封的舞阳侯。

整个舞阳县都是樊哙的封地。寻着这条线索,专家仔细查阅了舞阳县志,最后在县志上找到了关于樊哙墓的记载,并且还有一条记载:“墓西华店村有樊侯祠,现存石碑十通,古槐一株,粗3围。”经过查证之后,此条记载属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