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爷胤禩最重要的一张牌,没了也就结束了

爱新觉罗·胤禩,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被下面的人尊称为八爷。

其生母良妃卫氏出身不高,为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她虽然资历浅,生皇子晚,但还是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起初被册封为良嫔,后单独晋封为妃,是大清朝首个出身内管领之家而获封嫔位妃位的后妃。

康熙喜欢她,自然也喜欢他生的孩子,也就是胤禩。

因此,胤禩在17岁的时候便被封为贝勒。

康熙帝喜欢他,他也处处跟着康熙学,因此事事以“贤”为上,因此众大臣奏称其贤。

贤王,还真是闲不住,他一直想当皇帝,一生为此而努力着。

所以,也就有了江湖术士张明德对他的吹捧。

《雍正王朝》里张明德测字,测出了“八王大”,正史里张明德写了十六个字,“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这件事被康熙知道,开始厌恶这个儿子,八爷也就失势了,再加上后来的“毙鹰事件”,更加不可能承继大统了。

正史,咱就不多说了,就说说《雍正王朝》里八爷的最后一张牌吧。

什么牌呢?《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大清朝原江南巡盐道任伯安曾在吏部做主事时,广设耳目,专一刺探文武百官的隐私过失,然后详细记录,一一登记造册而成的。

《百官行述》里,记录了300多名大清官员的隐私过失。

《百官行述》在任伯安手里,无非是想要挟一些官员,为自己往上爬搭梯子罢了。

可是,《百官行述》若是在夺嫡的阿哥手里,那就可以图谋不轨,犯上作乱了。

巧合的是,《百官行述》恰恰就在阿哥手里。

只是,那位阿哥还没到使用《百官行述》的时候。

这位阿哥,就是八爷。

《百官行述》,两大箱子,放在任伯安的大本营江夏镇不安全,并且八爷用的时候也不方便,因此寄存在了九爷开的当铺里。

这《百官行述》,就是八爷最后的一张牌。

当然,也成了太子觊觎的东西。

《雍正王朝》里,太子第二次被废就是因他给任伯安的信到了康熙帝手里导致的。

假如八爷手上留有这《百官行述》,即便四爷胤禛当上了皇帝,也干不了几天,大臣们都反叛,雍正帝也不可能坐稳皇位。

并且,康熙帝驾崩的当晚,八爷拿出《百官行述》,十三爷再厉害,也不可能保住四爷胤禛了。

四爷胤禛,为什么不留下呢?

他真想留啊,可真不敢留啊。

搜查《百官行述》一事闹的沸沸扬扬,他偷偷留下的可能性极小,在短时间内誊抄也不可能。

只要留下,即便给了康熙帝,那他也是有心思挟制百官。

这样做,等同于找死。

但,书生相信,在烧的那一刻,他与太子和八爷一样,心在滴血。

胤禛想整顿吏治,百官行述对他用处最大,所以心在滴血;太子和八爷是想当皇帝,想要挟百官,所以心在滴血。

之后,十四阿哥借着太子和任伯安的书信一事上书,康熙帝得知此事发火了。

他的孩子们都没看,证明都是纯良之人,为何他发火了,他想留下来看看?

不,他最不想留,但作为皇帝,不能不发火。

真要留下来,满朝文武心慌慌,康熙帝即便不查,大清内部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况且,三百多官员有把柄,这是皇帝的耻辱,断不能留。

还有一点,他不发火证明他无心整顿吏治,这个罪名他担不起,史官记上一笔,够他遗臭万年了。

虽然发火,但内心是高兴的,诸位皇子安全了,自己的名声保住了。

《百官行述》,《雍正王朝》里最厉害的东西,真要公布出来,或者真要按照那个上面去抓,大清朝官场几乎要全军覆没了。

八爷最后的一张牌没了,其实就宣告他夺嫡失败了,后面都是在垂死挣扎。

影视剧里是这样,正史是另外的事情。

注: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图片很难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书生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