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范仲淹在当时给宋朝带来了什么

宋仁宗这么一位皇帝,虽然不能说太过不堪,不过也不能跟他的老祖宗们相比。这小皇帝有点心血来潮,想改革的时候就让小范快马加鞭,一看到改革过于猛烈,却又害怕了起来。有这样的皇帝也注定庆历新政要失败。而庆历新政失败的同时,宋朝灭亡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1036年,那时候的小范正在开封府做事,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宰相吕夷简的调职通知,说是让他到饶州工作。后来连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也遭到了小范同样的命运,纷纷被贬职,这也拉开了北宋“朋党之争”的帘子。

1045年,小范的命运又再一次往深谷里跌,朝廷居然不让他做官了。 小范虽然拿着本科的毕业证书,可他的境界早就在人生的摸爬滚打中混到了博士的水平,当他被贬到邓州以后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小范还是过于乐观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确实为北宋忧愁了一把,但北宋已在政治上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了,宋朝的历史也再没有给范仲淹一个乐观的机会。宋朝有句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里人们是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直到现在,有一句歌词还在传唱“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生活在真宗和仁宗两朝之间,这是宋朝历史上政治相对清明的一段时间。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包拯可以说完全能够代表宋朝士大夫的一个侧面。 虽然宋朝的士大夫在军事上苍白、无力,但也不能说宋朝的士大夫们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他们还是起到了自己关键的作用的。 包拯在景祐四年,也就是1037年正式登上仕途,那个时候的宋朝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创业立制,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稳定发展时期,所以包拯的运气还是比较好,大环境比较安定。 但包拯是个力求上进,要求进步的同志,他高瞻远瞩地发现现在朝廷内外存在着许多问题:冗官、冗兵、冗费日益严重,土地兼并激烈,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在发展,政治、经济危机四伏。

外有辽、西夏与宋鼎足而立,宋朝每年以相当数量的“岁币”、“岁赐”维持着和平共处的局面。 于是他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虽然没有像范仲淹、王安石他们搞得那么声势浩大,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却有利于当时的下层人民。包拯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所爱戴,很大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