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的诗,恰恰说明孝庄下嫁多尔衮,不是事实

一直以来,有关孝庄下嫁多尔衮,都是坊间喜欢讨论的话题,津津乐道。确实清朝前身后金时期,存在兄死则妻其嫂的风俗习惯,所以如真有此事,倒也不违背后金传统。而更为关键的是,多尔衮在顺治朝地位的跃升,似乎也能看出一点端倪。似乎这样子,孝庄下嫁多尔衮就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史实。

但是问题在于,当我们爬梳史料,发现太后下嫁的这段故事,最早来源于张煌言的诗时,有些问题就不得不再三思考。

(有关多尔衮、孝庄情事的影视作品相当之多!)

张煌言的诗为“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长期以来,这段诗歌被认为是太后下嫁的铁证,但是仔细思索,问题百出。

张煌言可以认为是南明政权中少有的有能力之人,顾城指出:在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有两位,一位是堵胤锡,另一位是张煌言。……张煌言偏处浙江、福建海隅,得不到实力派郑成功的支持,空怀报国之志……在史书上,人们习惯于把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列为南明最堪称赞的政治家,其实,他们不过是二、三流的人物,就政治眼光和魄力而言根本不能同堵胤锡、张煌言相提并论。

不过张煌言再怎么值得称颂,问题都存在,那就是张煌言在做这首诗歌的时候,他人恰恰是在南明抗清的前线。也就是说,他在与清朝对峙的前提下,并不能真正深入了解敌对方的情况,也就是说张煌言说的太后下嫁一事来自于何?

(张煌言的能力,确实在史可法等人之上,其作诗反清,也算上层。)

如果张煌言的这首诗不是孤证,相反有大量史料记载,那倒也好说。但是就单单张煌言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而其他地方找不出可靠的史料来源,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张煌言为了抗清,而撒下了一个谎。

因为如果说清朝政权为了低调处理太后下嫁这件事,那么知道此事的人应该很少,张煌言不可能知道,而相反清政权高调处理此事,不可能只有张煌言有这样的描述。

综上所述,张煌言写下了这首诗的时候,事实上也从另一个角度为太后究竟有没有下嫁多尔衮作出了说明,那就是没有。而张煌言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以此说明清王室之乱,从而号召起更多的人积极反清,而非其他。换句话说,张煌言的目的,是为了反清,而精心构建起一个谣言,这样的谣言曾经一度发挥了作用。

再回过头看顾城对张煌言的评论,张煌言在顾城心目中,是南明最优秀的两位政治家之一,而张煌言作诗,恰恰也反映出他的优秀。因为如何引导更多的人反清,最好的办法,大致就是让人民厌恶这样的政权。

(因此这两人,其实并无什么交集,都是被制造出来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