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越国,他比范蠡出名,为何范蠡能顺利逃亡他却没能逃走

春秋时期的越国,在被吴国灭掉后短短的十年间,能再一次崛起,完成逆袭,反过来灭了吴国,成就了春秋末期的一番霸业。这固然是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的决心密不可分,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越国有他的存在,谋士文种,可以说,正是由于他谋划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才使越国强大起来,最终歼灭了吴国。

文财神范蠡

越国有文种和范蠡两大臣,二人都有大功于越国,但他们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越国成功复辟后,范蠡就随便找了个理由辞官归隐了,从而得以保全性命。而文种则老老实实的继续做官,本想继续做他的春秋大梦,但最终却无法再获取越王的青睐,不得善终,难逃被赐死的命运。

虽说,文种的死,是因为与越王出现了严重意见分歧,忤逆了君王之心,违背了帝王之道不能与民心共存的原则导致的。但其实我不这么看,就算文种同意越王的意见,继续征讨其它诸侯国直到称霸,也未必能摆脱杀身之祸。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杜虎兵符

原因一、君王的妒忌

很简单,君王都善于妒忌,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手下强过自己,超过自己。勾践也不例外,偏偏文大夫在多方面都胜过越王。从头到尾,越王治国使用的都是文种出品的谋略,灭掉吴国也不例外。这些都导致越王妒忌他。为什么你能想到,而我却不能。

另外在去吴国做人质这件事上,更加重了勾践的妒忌。与文种不同,勾践在去吴国当人质和奴隶的时候,范蠡可是一直陪伴其左右的。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在范蠡跑路的时候,勾践对他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是故意放了范蠡一马的。他如果有心要杀范蠡,那范蠡是不可能逃掉的。在勾践和范蠡一干人等在吴国做年做马的那些年,文种在干什么呢?他在帮助越王治理国家,他并没有跟随越王一起到吴国为奴,虽然这是很早之前就定下的计划。但是在越王的心里肯定多少会觉得不爽,却又毫无办法。自己迫不得已,到吴国受苦受难。而文种可却能留下,代其治国,说白了是在享清福。享受的待遇肯定不一般,甚至有可能就是君王级别的。其实,就算没有代替越王一说,以文种的身份地位,在越国所能过的生活及待遇,也必定强过勾践在吴国的千万倍。这样势必导致越王内心的不满,为之后的赐死文种埋下伏笔。

妒忌

原因二、君王的猜疑

勾践回国后,为了尽快洗刷自己的耻辱,暗下决心要除掉吴王。刚好文种献计,用金钱美女消磨吴王意志,让他贪图享乐;大量购买吴国粮食,使其国库空虚;送给吴王能工巧匠及木料让他耗费人力物力建设宫殿;使用计谋让吴王亲小人,远贤臣;日夜练兵积累实力。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勾践顺理成章的灭掉了吴国。但因为君王的猜疑,这也给文种留下了祸根。试想身为君王一定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既然你能用这样的计策来对付吴王,总有一天你也可以用来对付我,即使文种未必有谋反之心,但不杀他肯定是不行的,这样才能使自己睡得踏实。

猜疑

原因三、天下之大,逃无可逃

其实,以文种的智商来说,即便范蠡没有发信警告他,他必定也能看出越王为人和心理。他不是不想逃跑,也曾经偷偷试探过越王。在收到范蠡留下的警告信后,装病不去上朝。目的是为了看勾践的反应。如越王没有杀他之意,那一切好办,度过危险期自然就会跑路。没有想到的是勾践下手太快了,以谋反的罪名直接逼他自杀了。

文种无处可逃

其实就算真的能跑掉了,又能跑到哪去呢?天下之大,其实早已无他容身之所。他得罪的可不是普通的人,可是一国之君啊。试想,就算他能跑得了一时,终究还是跑不了一世的。得到消息的勾践,绝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放过他,一定会派人追杀他到天涯海角。

谋略一生

文种穷其一生都在尽心尽力的为越国,为越王服务。然而,他为别人出谋划策了一辈子,临了却没能为自己谋略一下。并非勾践听信谗言,信其谋反,而是早有杀他之心。谋反一说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一种托辞而已。文种死得有些冤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