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暮年戚继光:妻子离家出走,自己被罢官夺俸,贫病交加中离世

英雄暮年戚继光:妻子离家出走,自己被罢官夺俸,贫病交加中离世。戚继光的妻子为何选择离婚出走 《明史》:操行不如?

戚继光是受人敬重的抗倭英雄,他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是,创建戚家军,南平倭寇,北御蒙古: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驻防北方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有功于家国的民族英雄,其晚年却非常凄惨:妻子因他频频纳妾席卷家财离婚而去,自己遭弹劾罢官、夺俸,老病无钱医治,在贫病交加中凄然离世……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先祖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子孙因此世袭明威将军。其父戚景通,曾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备倭、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副将等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的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然而,戚继光的青少年时代又是非常不幸的,他10岁丧母,17岁从京城袭职归来,父亲也一病而逝。父亲给他留下的只有祖传的老屋一所和自用的川扇一柄、卧床一张以及十岁的弟弟。好在,父母在他13岁那年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万户(能享万户,是军中的高级将领了)南溪王栋将军的女儿。

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只有两个男孩子的家,是冷清而寂寞的,他们太需要一个女人去照顾饮食起居了。幸好,戚继光那个未过门的未婚妻王氏,并不介意戚继光家境贫寒,而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走进了他的生命。

王氏虽然是将门虎女,但是,嫁为人妇后,也是贤妻一枚。由于家贫,好吃的东西不能常买。他们改善生活,一般是上街买条鱼做来吃。戚夫人很会过日子,一条鱼被她斩成三段,早上吃鱼头,中午吃鱼尾,都是让给丈夫吃。戚继光一看只有鱼头与鱼尾,中间那段跑哪去了?便问夫人王氏,还有没?戚夫人回答得很干脆,没有了!可是,到了晚上,戚夫人又给戚继光弄了盘烧鱼中段。戚继光这才明白,原来,好吃的都是留给自己的,于是,责备妻子不该这样苦自己,说好的“甘苦与共”呢?戚夫人说:“妾佚君劳,君良妾苦,礼也。”

“少保既孤,家故不造。内子出王万户,累封一品夫人。少保袭归,日服事分部,内子主中馈,相与食贫。常市一鱼,三斩待饪,朝进首,午进尾,少保虚口而行。问有余,曰:‘亡矣。’则以在腹而阴自奉,心之。暮以鱼腹羞,少保色沮:‘子枵腹以望吾腹,甘苦可无同乎!’内子谢曰:‘妾佚君劳,君良妾苦,礼也。’乃心德内子,方诸孟光(《戚公墓志铭》)。”

戚夫人不仅下得厨房,还上得战场。有一次,当时戚继光率领士兵出城去了,台州城里只留下少数的兵马,还有王夫人以及其余将士的家眷。恰逢此时,倭寇大批人马集结在台州城外,虎视眈眈的企图攻城。原来,这倭寇得到了情报,知道了戚继光今日不在城内,想要乘着今日到台州城中好好掳掠一番。

面对敌军已然兵临城下的危难时刻,众人忧心忡忡。台州之战时,戚家军的主力都随戚继光出征了,留守大本营新河的守军很少,这一情报被倭寇侦知后,就想来个突然袭击。当新河被围时,戚夫人临危不乱,她裉去红装着武装,并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列队于城上。城外的倭寇一看这阵式,匪首以为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在城中,立刻吓得扭头后撤。戚夫人的这出“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凶悍的海盗倭寇,一时传为佳话。

戚夫人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却有件不如意事,那就是她没能给戚继光留后,她虽然给戚家生了几个孩子,但都先后夭折了。在那个时代,是讲究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戚继光也不能免俗,所以,戚继光背着夫人,先后偷偷纳了陈姓、沈姓、杨姓3个小妾,那3个小妾一共为他生了5个儿子。

这事虽然做得很隐秘,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戚继光几年内连纳3妾的事,终于还是被戚夫人知道了。将门出身的王氏,并不是善碴,顺手操了把刀就要去找戚继光算账。戚继光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在衣服里面暗穿好铠甲,去找王氏解释。一见到王氏的面,戚继光就说无孝有三,无子为大,没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王氏见状也心软了,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儿子可是血脉的继承啊,想起自己早死的孩子,她把刀扔了后也嚎嚎大哭起来。后来从妾生的儿子里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来养,事情才平息下来。

“一品(指一品诰命夫人王氏)鸷而张,先后有子皆不禄,少保(戚继光因功进封少保,所以,人称戚少保)阴纳陈姬,举祚国、安国、报国,沈姬举昌国,杨姬举辅国。御人露诸姬多子状,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少保衷甲入寝门,号挑而愬祖祢,乃大恸。一品亦弃刃抱头痛哭,乃携安国子之。(《戚公墓志铭》)”

对于戚继光纳妾之事,张廷玉等人写在《明史》时,也说戚继光瞒着老婆娶妾“操行不如”。这点,应该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是标准的吹毛求疵。

戚夫人领养了陈氏所生戚安国,没想到,这孩子也早夭了。最终,王氏选择了离开戚家,回了娘家,两人从此再无往来。戚夫人为什么要选择离家出走,其中的原因,史家也没说清楚,是不肯原谅自己的一再“失子”,还是怨恨戚继光的一再纳妾?我们也不好妄猜。

晚年的戚继光,除了感情生活的失败外,仕途上也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据《明史》载:“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上文中的“居正”就是有着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在野史的传说中,说他曾经买过“千金姬”进献给张居正;似乎为了办事,有时也“手段特殊”。其实,戚继光之所以能在南攻北守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就是与张居正等人的一意维护分不开的。

“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张居正,事事与他商讨,那些想要刁难戚继光的人,就设法调走)。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明史·戚继光传》)。”

与上司搞好关系,于大局无损,只有上下一心、动无掣肘,边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把仗打好。如果领导太多事,或者被小人与谗言所困,那么,再有能耐的下属也终将是一生碌碌无为,更何谈建功立业?

戚继光一生奉公爱民,自己在晚年被罢官返乡后,却一贫如洗,临死前,甚至连看病买药的钱都没有,连一个郎中都请不起,在贫病交加中寂寂而逝。戚继光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遗物,仅“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载无宿嫉,惟集书数千卷而已”。一位声名显赫的抗倭英雄,身后却如此凄凉,这实在是件让人心寒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