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土皇帝”?阎锡山精明算计,但也确实为民做不少好事

文|黄金生

民国时代,打着“保一方平安,促一地繁荣”的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王”。在当时一众赳赳武夫中,阎锡山掌控下的山西保持了相对的富庶和平静,堪称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一抹亮色。长期以来,阎锡山的公众形象是精明、会算计,算盘打得震天响,谁也别想从他身上占半分便宜。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登过一幅阎锡山的漫画:他身着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小帽,一边拨拉算盘一边念叨:今天又进多少钱。而与之形象对应的就是保守闭塞的“土皇帝”,他把山西的铁路故意修成窄轨,用此隔断山西与外地的联系。

阎锡山在山西修的同蒲铁路确实是窄轨,这体现了阎锡山的精明、会算计不假,但将之视为肥水怕流外人田的“土皇帝”形象恐怕就太简单了。

同蒲铁路修筑之前,山西省内只有正太铁路(平绥铁路在雁北过境,当时属察哈尔省)。正太铁路始建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面,又私授予法国巴黎银行公司承办。当1903年2月正太铁路准备开工时,清政府的官员才发现法国人要用窄轨,当即提出反对。而法国方面以“地势险阻、工程艰巨”为由,坚持采用窄轨,“若修宽轨需再追借一亿法郎”,而华俄道胜银行坚决不允再加借款,双方相持达一年之久,最后,清政府让步。

正太铁路从1904年动工,1907年全线建成通车。法国统治正太铁路近30年,直至1933年才移交国民政府。1904—1909年,阎锡山在日本留学,所以,正太路修成窄轨与其毫无瓜葛。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主政山西,他先后提出“六政(即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剪辫、天足)三事(种棉、造林、畜牧)”计划,在落后的山西从事“村政建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1920年又提出“山西十年厚生计划”,对山西的炼油、钢铁、机器、电气、农业、林业六大行业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方针。并开始规划建设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从雁北大同到晋南蒲州风陵渡的同蒲铁路。

1912年9月,孙中山(右)视察正太铁路时与阎锡山合影。

1930年前后,山西中、东部仅有正太铁路由河北正定至石家庄通至太原。北部平绥铁路只触及大同一隅,实难以应全省经济开发之使命。当时山西地下矿藏亟待开发,同蒲铁路对发展阎锡山的“公营事业”、增强其军事活动能力作用巨大。由于同蒲铁路北可连络平绥,南可衔接陇海,东经白晋、正太以通平汉,西由平碛以达黄河,所以对三晋交通之发展,绥蒙两地之开发,冀豫陕蜀之联络,对中央及地方经济、政治、军事之影响和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1927年,阎锡山先后聘任德国工程师穆兰、王鼐为测量队长,花费3年时间对同蒲全线进行测量,初步测定同蒲路干线长约820公里,建筑经费估算约需7400万元。1928年4月,山西省议会决议,由省建设厅负责筹建同蒲路,争取在1929年春开工。随即请求南京中央政府拨款,同年11月28日为中央政府拒绝。1929年4月,南京政府赈灾委员会委员张杜兰提议筹办同蒲路。同年5月,铁道部复函同蒲路已列入第一期筑路计划第二组办理,如山西能筹40%的建筑费,可列入第一组提前进行,但路成之后财产收归国有。对此,阎锡山颇为不满。同年6月,阎以山西省赈务会名义,要求南京政府划拨赈灾款1000万元,以工代账修筑同蒲路,遭到蒋介石拒绝。1930年中原大战后,阎锡山战败逃往大连,筑路事宜被迫中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