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皇五帝(一定要看图)

一说到中华文明史,必谈三皇五帝,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根基。但是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三皇究竟是谁?五帝又究竟是谁?他们都有哪些丰功伟绩?才能被世世代代所铭记。毕竟,没有几块压舱石,经不起时间的风浪吹打。

一、三皇包括哪三位?

首先说文解字一下,“皇”本意是指头戴金制闪光冠冕的帝王,也就是国家最高统帅。在甲骨文中具体如下图所示。

顾名思义,三皇就是三位皇,他们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个杰出部落首领,但不是三位皇帝。皇帝是秦始皇之后才有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称号,秦王嬴政扫六合一统天下,自认为功绩超过三皇五帝,这才将称号从“秦王”提拔为“皇帝”。所以,皇帝也就是三皇和五帝的合称,因此皇帝是不能和皇并列的,从时间顺序上讲,皇至少比皇帝提前三千年。

具体来讲,三皇是哪三个人,有多重不同的说法,具体又分为两类,一是虚指,包括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地皇、泰皇;二是实指,包括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神农、共工等多重说法,其中必有伏羲和神农两位圣人,比较公认的是第一种说法。

燧人,教会了人类用火,并发明了“钻木取火”式的人工取火法,实现了人和动物的区别,恩格斯曾经说过,“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伏羲,传说是燧人氏的儿子,女娲的哥哥,是创世神,他发明了占卜八卦,并教人们结绳记事,引领人们打猎捕鱼,同时还开始创作音乐。

神农,主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医药,神农尝百草是老少皆知的传说。

二、五帝包括哪几位?

根据司马迁《史记》之《五帝本纪》,五帝分别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其实是一大家子,黄帝之后的诸帝都是他的后代,颛顼是一世孙,帝喾是二世孙,尧是三世孙,舜是六世孙。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见下图(本图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从上图我们可看出,当时已经是世袭制,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出自一个大家族,说明五帝时期已经处于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统治阶级已经比较稳固的确定下来,只是在统治阶层内部还没有形成后世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根据品德和能力在家族内部择优选举最高统帅,这无疑是原始社会禅让制的遗风。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原本是神农氏辖下的诸侯,当时天子神农氏统治式微,许多诸侯对天子不尊不敬,黄帝就挺身而出,用武力讨伐那些不守政治纪律、不来朝拜天子的诸侯,于是大小诸侯都向他表示臣服和追随。这有点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识,可见后来的曹操那一套并不新奇,都是跟老祖宗黄帝学的。

只有炎帝和蚩尤两个刺儿头不服气,黄帝先是在阪泉与炎帝大战三次,战胜了炎帝,与炎帝部落结成了联盟,这也就是后世中国人以“炎黄子弟”并称的由来。

之后黄帝和炎帝的联盟在涿鹿大战南方的蚩尤部落,擒获并杀死了蚩尤,实现了全国意义上的大统一。

黄帝生了两个儿子,即玄嚣和昌意,他死后将帝位传给了次子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后来的颛顼帝。

颛顼帝死后并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穷蝉,而是传给了玄嚣的孙子高辛,即帝喾。

帝喾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放勋和次子挚,一般人都比较喜欢幼子,帝喾也不例外,他把帝位传给了次子挚,但挚能力平平,在位时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他就自己引咎辞职,也有可能是被诸侯所迫辞职,将帝位让给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放勋,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尧帝。

尧帝晚年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他先后否定了自己的儿子纨绔子弟丹朱、心术不正的共工、九年治水无功的鲧,最后经过多次考察和历练,才最终确定当时已经沦落为平民子弟的重华继承帝位,即后来的舜帝。

舜帝重华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干过各种营生,在历山种过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边制过陶,在寿丘做过家具,在负夏跑过买卖,可谓是一个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人。因此,他进入山林的时候,不会因为暴风雨雷电而迷路。

但是尧帝考察继承人时把德行放在第一位,重华是因为孝顺出名而被尧帝发现的。

重华的父亲桥牛是个盲人,在重华母亲去世后又续娶了后妻,并生了一个儿子象。一家四口人,重华的父亲、继母和弟弟都不喜欢他,他们整天合伙想害死重华。

有一次,桥牛让重华拿着泥土登高修补谷仓,却偷偷在底下放火焚烧,重华用两个斗笠当翅膀,从谷仓上一跃而下,毫发无损地逃过一劫。

又一次,桥牛让重华去挖井,重华在侧壁挖了一条暗道直通外面,以防不测。等重华挖到深处时,桥牛和象倒土埋井,重华从暗道逃开了,又大难不死。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父亲和弟弟历次加害自己,重华却不计前嫌,依然按照对父亲和弟弟的伦理道德去对待他们,而且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尧帝为了考察重华,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自己的九个儿子跟着他一起生活,考察他在外的为人。可见尧帝对选择继承人有多么重视,所以后世说太子是“国之根基”,也就丝毫不为过了。

重华成为继承人后,为人处世更加谨慎,考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一大批人。娥皇和女英不敢因为贵族身份而怠慢他的亲属,尧帝的九个儿子因为跟着他而为人更加忠厚。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都互相退让田界。他在雷泽打鱼,雷泽的人都互相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他在黄河边制陶,当地就不再有次品。

一句话,重华是一个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他在一个地方住一年,当地就成为一个村落,住两年,当地就成为一个城镇,住三年,当地就成为一个大都市。

在这样的情况下,尧帝才开始慢慢把帝位传给他,先是让他管理政务二十年,然后又让他代行天子职务八年,等尧帝去世后才继承帝位,即为舜帝。

三、三皇五帝都有哪些历史性功绩?

人以事立,凡是在历史上留下清晰足迹的人物,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接近于神话中完美英雄的三皇五帝更是如此,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德行高尚、能力出众,成为后世君主的楷模。

由于当时实行禅让制,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够赢得人心,才能成为国家最高统帅。因此,三皇五帝在个人道德品质和治理能力方面都极为出色,堪称当时的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成为后世帝王的学习榜样。

如黄帝幼年时聪明机敏,成年后诚实勤奋,见闻广博,对事物具有极强的洞察力,能够看透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颛顼沉静稳练而有计谋,通达而知事理。

帝喾仁德而威严,温和而守信,修养自身,使天下归服。

尧帝就更不用说了,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

2.制定节气时令和历法,指导农业生产。

当时处于农业社会,农业生产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节气和历法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皇五帝都在这些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帝喾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

尧帝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3.巡视四方,祭祀山川鬼神。

古代社会交通不便,通信条件也不好,很多信息都靠口耳相传,为了安抚四方,体察民情,稳固自己的统治,三皇五帝经常外出巡视四方,像黄帝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此外,当时祭祀是很重要的政治社会职能,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安抚社会的作用。普通人可以祭祀自己的先人,家乡周围的小山小河,但泰山黄河等全国知名的大山大河,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而天子一般都是借着出巡的机会祭祀山川鬼神,增强政府的政治公信力,同时为自己歌功颂德。

4.设置官职,管理民众和社会。

当时虽然社会结构简单,但随着疆域和人口的积聚,设置官职管理民众和社会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黄帝曾经设立左右大监,用以监督各国诸侯。尧帝曾经派鲧去治理洪水。舜帝将天下分为十二州,分别予以管理,派禹去治理洪水,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并根据成绩好坏予以升迁或贬黜。

5.内立刑法,外事征伐。

三皇五帝的后期,尤其是到了尧舜时期,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各阶层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光靠传统的部落习惯已经难以应付,设立刑法成为必要选择。舜帝时设立了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命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

当时天子只是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各地还分布着数量众多的诸侯国,一旦有诸侯不服天子命令,就很有必要出兵征讨之,同时为了开疆拓土,天子也会派军队前去征服其他部落。天下有不归顺的诸侯,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