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袁世凯

前面几期的历史小讲堂小编为大家介绍了袁世凯的发家和腾飞。并在当选民国大总统后权力威望如日中天。而且独掌大权,军政一把抓,就连总统都是终身制,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家族制。也就是说和封建独帝王相差无几。最后为何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选择称帝导致众叛亲离气急暴病而亡。难道真的贪慕虚名么?

袁世凯称帝

这里就要先说一说当时的世界形势。在1911年,世界强国中只有美,法两个民主共和国家。英,日,德那时都是君主立宪制。而对于积弱的中国来说,法国那种激进的革命方式无疑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毕竟世界形势大不一样了,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之下,一旦有机可乘必定蜂拥而上肢解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而美国更加特殊,其文明及其短站,建国初期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早已习惯了议会政治。但是中国却是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专制,以至于这个90%人口为农民,80%人口不识字土地上,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中小城市和农村里,普通百姓依然只知道皇帝,而根本不知道总统。民国初建,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的表现确是让人失望的。毕竟在省城管事的叫巡抚还是都督,都没有给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并且,从天而降的共和制,对于思想保守的国民来说一时无所适从。老百姓普遍认知中,皇帝就是王法的象征,没有皇帝,也就无所谓王法。原本暗藏的种种罪恶随之凸显。私盐在市场上公开交易,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抢劫。社会秩序实际上全面瘫痪。旧的权威打掉了,但是却没有及时树立新的权威。

宋教仁

就在此时,孙文借宋教仁(后续会讲到)被刺杀发动二次革命,表面上刚刚稳定下的国家再次陷入混乱。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一落千丈。没有不同派系的彼此制衡,民主共和也就是失去了存在的基石。此时的袁世凯摆脱了原来的种种制约,声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也拥有了在中国实施威权制度的实力和机会。而当时的社会也的确需要建立新的权威。因为共和后的中国非但没有更加强大,反而越加衰弱,除了北洋和国民党,还至少存在300个以上的各种政治团体。此外,地方督军掌握军政大权后跟中央貌合神离,拖欠税款也时有发生。看起来比以前更象一盘散沙。本就不够强大的国力再被如此分散,被欺负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二十一条”最终证明,共和体制下的集权确实问题颇多。

后来我们都知道结果,复辟,称帝,年号“洪宪”。

也许,当时袁世凯想要通过一个精神的东西,来将中国重新扶起来。他想到了皇帝权威,但是专制皇帝肯定行不通,洪宪二字却可以看出他想到的,是君主立宪。从当时的国情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古至今,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性宗教信仰,最佳选择莫过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忠君爱国思想。爱国即忠君。忠君即爱国。他想以君主的权威来凝聚国人。茅于轼老先生在接受《北洋大时代》专访时这样评价袁世凯:这个人手里有很强大的兵权,而且非常能干,能联络的社会各方面的人脉非常的广。所以孙中山斗不过他。他想要把中国改造成有规则有制度的国家。但是他没有摆脱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认为皇帝的权威可以解决中国当时的各种问题。

然后他就称帝了。但是却忽略了一点:老百姓被几千年的皇权政治害苦了,根本不管君主立宪和君主专制有什么区别。只要是皇帝,就要推翻。即使分不清巡抚和都督,即使共和和专制下的生活没有什么根本改变。但是帝制到民主是一种进化,是不容许倒退的过程。只要是倒退,就是复辟,就要推翻。

蔡锷

称帝前,各省已经和中央貌合神离,却不敢异动。一称帝,正好有了“反倒退”的正当借口。蔡锷三千护国军一声呐喊,短时间内全国形势就随之改变。

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可以说,袁世凯在最辉煌的时候棋差一招,遭遇众叛亲离气急而亡。虽然谈不上民族英雄,但也算不上十恶不赦的民族罪人。即使视其为窃国大盗的人,也无法回避他才是将中国带进民主体制的第一人。

那么各位小伙伴们认为袁世凯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文明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