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魏国文官,在猪队友被姜维大败的情况下否决邓艾,力挽狂澜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能人志士纷纷登场,展现自己超凡的实力。三国前期,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陆逊等一大堆耳熟能详的名字涌出,在这些人物都作古后,堪称名将者,有邓艾和姜维。若说后期的三国有什么看点,也就主要是姜维和邓艾的交手中。蜀国从诸葛亮时代开始,始终秉承“汉贼不两立”的旗号,与魏国不死不休。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年年北伐,大动刀戈,然而却也未能立下大功。

都说蜀汉没有天时,不占地利,也缺人和。蜀国和吴国多次北伐无果,除了粮草、地理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国人才迭出。似乎从曹操时代开始,魏国就不曾缺少人才。曹氏和夏侯氏宗族先不说,外姓名将就有一大堆。在诸葛亮、司马懿都已作古后,姜维北伐似乎形势会好点了吧,可偏偏又冒出来邓艾这种军事天才。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职业将领邓艾,而是大政治家陈群的儿子陈泰。他本是魏国的文官,在猪队友被姜维大败的情况下否决邓艾,力挽狂澜。陈泰早年经历比较顺利,主要以文官的身份参政。在高平陵之变后,陈泰为了回避朝廷的纷争而请命抵御蜀国。本来以政治见长的陈泰,不得不投身行伍,领兵打仗。在蜀延熙十八年,司马师病死,蜀国卫将军姜维趁机北伐。

这一次姜维带来了数万人马,意气风发,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此时身为魏国征西将军的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等待自己的主力部队到达后,一起夹击姜维。王经初任雍州刺史,一直以来,进步的也颇为顺利,既没把姜维放在眼里,也对于自己的实力比较自负。

三国从来就不缺少纸上谈兵惨败的教训,然而王经并不管这些。王经认为姜维属于疲惫之师,况且雍州本部兵马就已经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还坐等主力来夹击,岂不丢人?于是王经并没有听从陈泰的命令,选择了独自进攻姜维。

然而,作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卫将军姜维身经百战,岂是一个毫无经验的王经能比的?对于送到嘴边的肥肉,姜维没有犹豫,用自己老辣的战术完败王经。这一战,姜维和王经战于洮河西岸,魏军被蜀军杀得丢盔弃甲、争相逃命:仅逃跑时淹死在洮河里的士兵就有万余人。经过这一战,王经的雍州兵马损失大半,死亡数万人。这一战绩成了蜀汉北伐以来,歼敌数目最多的一次。

王经带领残部逃回了狄道城,姜维为了扩大战果,围困狄道,想吞并狄道。在王经惨败的消息传到陈泰军中后,司马昭极为重视,派出邓艾辅助陈泰,还派出太尉司马孚坐镇关中,做为后援。而参与救援雍州的众将心中忐忑不安,邓艾对于如何救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邓艾认为姜维在大败王经后士气正盛,不应该和他硬碰硬。不然,极有可能再次失败,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邓艾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其对军事的见解很深,有理有据,得到了多位援军将领的支持。然而,文官出身的陈泰竟然没有赞同邓艾,而是否决了邓艾。要是没有充足的理由,没有足够的信心,陈泰没法否决邓艾。陈泰告诉众将,姜维虽然士气正盛,但粮草是其弱点。姜维孤军深入好几个月,粮草不足,围攻狄道久久不能攻下,士气已经衰落。这正是打败姜维,减小雍州损失,增加朝廷威望的大好时机。

不得不说,政治家有时候看的比纯粹的军事家更深。邓艾等待姜维先在狄道城消耗一阵子再进攻的战术虽然也不会招致失败,但在政治上确实低了一筹。姜维在那时如果攻破了狄道,获得补给,对于魏国来说,颜面尽失。即便是粮草不足而提前撤退,那也是去的潇洒。泱泱大国的魏国,如何能承受此等侮辱?刚刚掌权的司马昭如何能忍得下这口气?

陈泰否决邓艾,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得到了支持,陈泰开始筹划对姜维的进攻。这一次,陈泰再次展现出他带兵的老练。陈泰判断姜维必然会设伏,阻击援军。陈泰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佯装从南进攻,实际上却绕过了姜维的设伏之地。姜维空自设计,却竹蓝打水。在发现魏军已然出现在狄道城附近后,姜维带兵攻击陈泰,可惜被击败而回。

陈泰在等待凉州援军的同时,扬言断绝姜维的退路。姜维粮草不足,眼看魏军援军齐至,不得不退军,于是陈泰完美的解救了狄道之围,救出了雍州刺史,挽回了魏国的面子。作为文官出身的陈泰,竟然能够否决军事奇才邓艾,而且还打败了军事天才姜维,这真的够他吹一辈子了。

这一战就是三国后期著名的狄道之战,姜维先胜而后败,魏国则先败而后胜。而魏国挽回颜面的关键竟然是文官出身的陈泰,而不是威名赫赫的邓艾。不得不说,魏国确实家底雄厚,英才辈出。曹真死了,有司马懿抵御诸葛亮;司马懿死了,邓艾又崭露头角。邓艾从小到大执迷于军事也就罢了,玩弄政治的文官陈泰,竟然也能出来力敌蜀军,魏国人才如此之多,也难怪蜀汉北伐艰难。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