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明朝十六帝:有人昏庸有人精明

明朝初年的地图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国古代中原政权对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从唐朝末年开始,少数民族开始崛起,到五代的后晋开始,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强大,后晋太祖石敬唐为了壮大自己,主动投靠契丹人,将原本属于中原政权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埋下了祸根。

占据“幽云十六州”的契丹人开始了亦耕亦牧的生活,大量汉人的加入,为契丹人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尤其是组织文化、军事文化,以及先进的生产力和军事工艺。游牧民族本身生活在马背上,善骑射。这下如虎添翼,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被收复幽云十六州当做重中之重,但是有宋一代,做了无数次努力,都没能成功。宋朝先后两次灭亡于北方游牧民族,一次是耶律家族金朝,一次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元朝。

元朝消灭南宋后,确立了在全中国的统治,这对北方游牧民族来说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统治经验不足,不到百年就退出了中原统治,回到蒙古高原。

元末乱世,安徽凤阳的朱元璋全家几乎饿死,只剩下自己和唯一的侄子朱文正。朱元璋当过和尚,要过饭,到过安徽和河南的许多地方乞讨,被狗咬过,被富人凶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于在发小汤和的邀请下参加了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

朱元璋头脑比较机灵,办事也比较麻利,被郭子兴选为亲兵,3个月后就成为九夫长,郭子兴将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由此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元帅郭子兴的女婿。

朱元璋很快自立门户,但是始终保持和郭子兴的联系,名义上接受郭子兴的领导,有难救难、有急救急,可谓仁至义尽。郭子兴不久去世,朱元璋实际上成为领导人,开始真正独当一面。朱元璋有情有义,说到做到,名气开始越来越大,不久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东征西讨的统一事业,他先后消灭了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陈友定、明昇等割据势力,然后挥师北伐,将元顺帝赶回蒙古,建立了明朝。从叫花子到当上大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用了15年的时间,时年40岁。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叫花子当上皇帝后,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守好这份大家业,子子孙孙传下去,永享荣华富贵?如此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

一是要把家里的问题解决好。他制定《皇明祖训》,规定了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一个字都不能改。皇位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子立弟;其他皇子封为亲王,亲王世袭,亲王的其他儿子降一等为郡王,以此类推,共有八等。最高的亲王一年俸禄万石大米,最低的一等200石。女儿也有相应的俸禄保障。宗室内部和睦相处,都不要抢皇位。

二是强化北方边防。有鉴于唐末五代和两宋以来的教训,朱元璋十分注重对北方的边防,他安排9个儿子为北方塞王,计划全部领兵驻扎在从东北的辽宁到西北甘肃的张掖一代,对游牧民族形成战略威慑。朱元璋觉得军权还是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比较合适。此外,在河南开封、洛阳、湖北武汉、荆州等战略要地也安排儿子镇守。

三是加强皇权建设。在做以上安排的同时,朱元璋大力加强纲纪建设,对违法乱纪的开国功勋大开杀戒,朱元璋30皇帝生涯杀了15万官员及其家属,开国功臣没有几个得以保全。1380年,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认为天下大事由皇帝总之,所以稳当,但是皇帝的工作任务严重加大了。此外朱元璋禁止太监和外戚干政。

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朱元璋没有选择其他儿子为太子,而是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以便将来继承皇位。朱元璋自以为一切安排妥当后,于1398年住进了南京明孝陵。朱元璋在位期间年号洪武。

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

年轻的建文帝登基后,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手握重兵的叔叔们,为此上台后即开始整肃那些不法的叔王,一年之内废除了5位(周、齐、湘、代、岷),准备对燕王朱棣动手的时候,朱棣也做好了造反的准备。经过3年的厮杀,朱棣成功杀进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举火自焚,朱棣当上了皇帝。建文帝在位期间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

依然面对父皇朱元璋当年面对的问题,如何守好这份家业?朱棣对朱元璋的制度进行了修改:

一是废除了藩王领兵制度。朱棣当上皇帝后,觉得军队还是不能掌握在宗室藩王手里,太危险了,为此他不再让各地的亲王掌握军权,并将封在辽东到宣府一线的辽王、宁王、谷王、沈王全部安置到内地,削除代王的护卫,亲王从此不得带兵作战。

二是迁都北京。既然北方边防不能交给藩王守卫,朱棣决定迁都到自己原先的封地北平,形成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态势。同时由朝廷安排勋贵大臣和猛将接手长城沿线其他地方的防务,由此成为新的惯例。

三是设立内阁制度。朱棣认识到没有宰相的缺点,为此挑选比较有才干的大臣给自己当秘书,负责文件的抄抄写写,接受皇帝的咨询,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发端。

此外,朱棣六次率军征讨漠北,数次下西洋,并收复越南,将越南变为明朝的交趾布政司。

明朝的治理体系由此基本奠定框架。朱棣在位期间年号永乐。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

在位仅仅11个月就去世了,来不及建功立业。在位期间年号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

朱瞻基登基后,深深感受到国家财力不支,人民生活艰难,为此采取了占领收缩态势。

一是坚持以防卫为主的国防战略。不再对北方主动开战,在长城沿线以防卫为主;主动从越南撤军,越南重新脱离明朝,从此不再是明朝的一个省,成为藩属国。

二是完善内阁制度。内阁大臣负责对政务提出意见,不再是简单的咨询和抄抄写写,可以提出处理意见了;在皇宫大内设立司礼监,由太监负责司礼监日常工作,负责对文件进行批红(批示)。这样以来,皇帝干什么?皇帝可以歇一歇,只要把握大体方向就好了。

三是限制宗室活动。朱瞻基对各地藩王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藩王及其子弟未经请假,一律不能出封地的城门,也不允许和其他藩王交往,一律不批准来京;并且频繁调动藩王的护卫,藩王的势力和影响力大大削减。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当了10年皇帝,和父亲朱高炽一起被称为“仁宣之治”。朱瞻基英年早逝,37岁就去世了,在位期间年号宣德。

明朝的国家治理体系在朱瞻基手上完成定型,所以,明朝的治理体系可以简称为:洪武-永乐-宣德体系。明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1457-1464年在位)

朱祁镇9岁继位,是明朝第一位幼年天子。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去世37年后,大明朝的皇位既然会交到一个9岁的孩子手里,这要是让一生多疑的朱元璋知道,躺在明孝陵怎么也睡不着。

北京就在敌人的门口,天子年幼,怎么办?好在朱瞻基去世的时候有交代,大事要向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和自己的孙皇后报告,才能施行。看来,关键时刻还要靠女人。

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坐镇,有“三杨”辅政,按照明宣宗朱瞻基与民休息的路线走,没有太多的改革和折腾,这一时期明朝总体算是保持了稳定。但是,天子年幼,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不少。

明英宗朱祁镇

平静了20多年边境开始不平静了,兵强马壮的蒙古人开始不断侵略明朝北方边境。明英宗朱祁镇22岁那年,蒙古瓦剌部大肆寇边,年轻气盛的朱祁镇看不下去了,决定御驾亲征来犯之敌,只可惜后来兵败被俘,明朝20万大军被蒙古人围歼。

危难之时,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在大臣于谦等人的拥戴下,当上了皇帝,统筹负责收拾危局。朱祁镇有3个儿子在北京,都在2岁之内,太小。而弟弟朱祁钰已经21岁了,适合应对危机。朱祁钰当皇帝,朱祁镇的长子当太子,就这么办了。明代宗朱祁钰(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钰倒是很干练,他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辅助下,成功地处置了危机,将哥哥朱祁镇接回来并软禁,后来成功地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当上了太子。但是,朱祁钰福报比较浅,儿子朱见济不久就死了,再也没有儿子。数年后,一些大臣发动“夺门之变”,将太上皇朱祁镇解救出来重新当上皇帝,朱祁钰被废。朱祁钰是明朝第一个没有行过万里路、出过远门的皇帝,最远的地方就是到过昌平祭祖。朱祁钰在位期间年号景泰。

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镇再次当上皇帝后,杀了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复辟后的朱祁镇倒是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很无奈,智力有限,按部就班,没有什么作为,国家没有治理好。朱祁镇被俘的经历给自己无尽的耻辱,也给明朝后世皇帝带来灾难,从此明朝皇帝很难走出京城的大门,因为文官有理由推定,皇帝出门不安全,还是呆在深宫大内安全稳妥。重新当上皇帝的朱祁镇在7年后去世,儿子朱见深继位当皇帝。朱祁镇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即位之初释放了建文帝的后人,死前废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镇两次在位,第一次年号正统,第二次年号天顺。明宪宗朱见深(1564-1587年在位)

朱见深有口吃,因为“土木堡之变”父亲朱祁镇遭遇变故,朱见深的童年过的有点胆战心惊,为此从小爱上了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朱见深登基后将万贞儿封为皇贵妃,原本想封为皇后,但是母亲不答应。他不太爱见大臣,后期也很少上朝“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就发生在成化年间,明朝的纲纪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朱见深继位初期各地流民起义风起云涌,好在当时国家实力尚在,包括“荆襄百万流民起义”这样大规模的起义都被平定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被教训了一番,“成化犁庭”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父亲朱祁镇被俘的影响,朱见深也没有出过远门,一辈子最远的地方只去过昌平祭祖。

明宪宗朱见深

当了23年皇帝后,朱见深去世,享年40岁。好在有个好儿子,就是朱祐樘。朱见深在位期间年号成化。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

朱祐樘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听大臣的话,对国家大事非常用心,经常是反复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对大臣很好,18年皇帝生涯没有廷杖过一个大臣。那些年北方边防稳固,朝廷大规模修建长城,国内安定稳定;风调雨顺,朝廷大规模兴修水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所以这一时期明朝中期最美好的时期。但是这是明朝已经立国130余年,宗室膨胀的很厉害,挤占了国家开支。为此,朱佑樘主动带头只娶了一个老婆,并限制宗室男子娶老婆的数量,以缓解宗室膨胀的速度。朱祐樘脾气太好了,把文官的胃口也培养起来了,明朝皇帝从朱祐樘开始,受到了文官的全面约束。

明孝宗朱祐樘

这一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朱祐樘劳累过度,享年35岁。唯一的儿子朱厚照继位,就是我们熟悉的明武宗。朱祐樘在位期间年号弘治。明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

朱厚照是个典型的浪荡公子哥,一生贪玩好色。朱厚照在位时期,北方边防压力逐步加大,由于朱厚照玩心太重,耽误了不少正事,后期搞得国内民不聊生。从正德十二年(1517年)开始,朱厚照在北京城待不住了,毕竟从“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到现在已经68年了,明朝皇帝68年都没有离开过北京、没有出过远门,真是憋死了。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我不能去看看?

朱厚照为了摆脱大臣的监视和劝说,他用尽了各种自我救济原则,不惜降低身份,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镇国公、太师,一路巡游到河北、山西等地,并在太原过年,出门一年半后才回到北京。回到北京马上要下江南,为此打死劝谏的14位大臣才作罢,不久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朱厚照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得以下江南,这一出门直到去世前3个月才回到北京,又是一年半。

明武宗朱厚照

安化王朱寘鐇和宁王朱宸濠叛乱都发生在朱厚照在位时期,幸好这两位造反的王爷实力不强,很快被平定。这也说明朱厚照的确耽误了不少正事,没把工作做好。朱厚照玩过了头,没有儿子,30岁就去世了,由堂弟朱厚熜继位。朱厚照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

朱厚熜是个有小聪明没有大胸怀的人,一生都在和大臣们斗智斗勇,对人刻薄寡恩。在任期间”南倭北虏”一直困扰明朝,北方的蒙古人曾经杀到了北京城外,这是明朝建立后,游牧民族第二次杀到北京城外,第一次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后。朱厚熜当皇帝的中后期都不上朝,长期沉湎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晚年制定《宗藩条例》,意在进一步限制宗室人口膨胀,但是治标不治本。朱厚熜在位45年,皇位交给了生前唯一的儿子朱载垕。朱厚熜在位期间年号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

朱载垕的最大兴趣就是游山玩水、美女美酒,此君对政务实在没有什么兴趣,这与他的父亲朱厚熜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在位期间,朱家宗室人口已达到28000多人,明朝总共才5000多万人,这些人的工资都很高,朝廷已经严重拖欠军费了,有大臣上书必须解决宗室开支过大问题,并给出了方案。但是,朱载垕没有听从,继续吃喝玩乐。朱载垕在位仅仅6年,就将皇位交给了9岁的儿子朱翊钧。朱载垕在位期间年号隆庆。

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年)

朱翊钧小时候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登基后由内阁首辅张居正辅助,时间长达10年。这10年,明朝是不错的,但是并没有解决宗室问题。张居正去世后,朱翊钧亲政,打倒了张居正并抄了他的家。朱翊钧辛苦了4年后,就不再出门了,玩不过哪些道貌岸然的文官。他不愿意见官员,觉得太烦了,他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想废长立幼,大臣不答应;朱翊钧也没有在宗室问题上做什么大改革,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宗室人口已达15.7万人。早在1587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就曾经拿出私房钱赈济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远支宗室。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皇帝并不知道这样下去总要崩盘的,他只知道一味地向民间征收矿税,搞得民怨沸腾。君臣关系越来越疏远,北方的边防越来越吃紧,宗室人口越来越多。朱元璋当年关心的三件大事在万历中后期全部爆发出来:君臣暌隔、边防不稳、宗室剧增。面对这三大难题,朱翊钧几乎没有做出任何积极成绩,没有宰相调和,君臣关系始终无法理顺,相互不信任;萨尔浒之战,明朝兵败如山倒,辽东形势危如累卵;宗室政策没有大的改革,吃垮了财政。当了48年皇帝后,朱翊钧彻底撒手不管了,去了昌平的定陵和祖宗团聚,把烂摊子留给了儿子朱常洛。朱翊钧在位期间年号万历。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八月-九月,在位一个月)

朱常洛来不及梳理头绪就去世了。在位时间太短,朝廷以1620年八月到十二月为朱常洛的年号,即泰昌元年。

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朱由校15岁继位,一上台就被东林党泡制的“三大疑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纠缠,15岁的孩子懵懵懂懂,一开始真不太懂这里的道道,只好依了东林党。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由校发现的问题的本质,于是决定好好地干一番。为此太采取了一些了措施:

一是整顿朝纲。将东林党的人能赶走的赶走,能处死的处死,全面重构政治生态,树立皇帝的权威,建立全员服从皇帝的政治体系,不允许再叽叽歪歪,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么难的事情,少年天子一个人怎么做得到?他知道自己不行,就通过太监魏忠贤来实施,塑造魏忠贤的权威,用魏忠贤来排除异己,打压不听话的官员。事实证明,朱由校做到了。

明熹宗朱由校

二是稳住边防。在辽东不再采取战略进攻态势,收缩防线,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屏障,先稳住阵脚,以图将来。这个举措在当时是比较稳妥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被牢牢牵制住。

三是限制宗室。颁布《宗室限禄法》,对宗室采取限薪制度,并且法制化,这种制度是一种低薪包干制,将朝廷的负担和宗室的关系一刀切,今后朝廷不会再增加藩王家的经费,不管生了多少孩子。如果这个制度在嘉靖年间(1522-1566年)就实行的话,明朝至少还可以续命上百年。

天不假年,朱由校22岁就因病去世了,也算天妒英才。朱由校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朱由校在位期间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

朱由检就是著名的明朝末代皇帝,年号崇祯,他继位的时候已经16岁,他是读教科书长大的,基本不懂野路子,对人心险恶、人情真伪都不太熟悉,也没出过门。他继位后完全推翻了哥哥朱由校的做法,打倒了魏忠贤集团,将东林党全部恢复名誉,活着的请回朝廷,死了的给予优抚。朱由检的治国思路其实就是按照祖宗的办法来,一切恢复到万历年间的做法,官员推荐、赏罚制度、宗室制度等,都改回来,一切按照原来的规定办,不管时局发生了多大变化,将大明朝这辆巨轮又开回到原来的死路上。

朱由检在亲亲之义(宗室)上耗光了钱粮,在党争当中杀光了能臣名将,在两线作战下消耗了最后一支劲旅(孙传庭)。16年后,李自成打进北京,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身亡,为276年的明朝划上了句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