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丁忧竟如此重要,张居正因为它落得如此下场

丁忧源于汉代,它是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按照古礼,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叫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丁忧就是孝道的具体表现,古人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哺育要至少二十七个月,在这一段时间里,孩子无法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认为守孝需满二十七个月来报答怀抱之恩。在古人眼中守孝三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朝廷中任职的大臣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的父母去世,就是以丁忧之名请求辞官。连皇帝本人在刚刚登基时,都不能在先皇的守孝期内册封嫔妃,否则就是有违祖制。

但居丧时候也有些权变的,《礼记·曲礼》明确规定说: “居皮之礼,头衬创则冰,身有病则治,有疾则饮酒食肉, 疚止复初”,就是说一是有病,二是年老的。此外碰到国与家发生冲突,要家礼服从国事,孝子可出来为国效力。

历史上关于夺情最有名的例子非张居正莫属。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官制应守孝三年,这时正值张居正掌握权力不久,各项改革事业刚刚铺开,他不愿意此时离职。而明神宗此时也离不开他既崇拜又害怕的老师。于是张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提出夺情,所以张居正父亲去世,他没有守丧,反而继续做官,这让同是儒家的其他文官们,非常不耻。一时间遭到多方面的剧烈攻击。张居正不守孝,杖罚领头反对的官员,一时间大殿上悲声四起、怨声不断。最终事态平息,但张居正也落得贪权不孝的骂名。

夺情之后张居正,在权力的刺激下愈发自我膨胀,开始了从贤相到权臣的转变,此时的万历心里肯定后悔极了。可他也只能用时间来打败自己的老师。最后拿夺情做文章,将死去的张居正抄家夺爵、子孙流放。

然而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张居正作为一个改革家他曾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明王朝的财政状况,并在客观上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所以我认为他果断选择夺情是正确的。对父母的孝顺最重要的是在生前无微不至的照顾,死后默默的怀念。我无法理解几千年来,那些丁忧的官员三年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是如何做到的。如果放到现在这个制度是万万行不通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