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赤壁之战有一个超级BUG,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没有发现

通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作品虽然以真实历史为蓝本,却并不枯燥,反而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片段,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例如能够体现武将之骁勇的,三英战吕布、长坂坡之战、许褚裸衣战马超;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的三顾茅庐;体现曹操奸诈的望梅止渴;体现诸葛亮智计的空城计,等等。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提及《三国演义》 的经典片段,怎么能少得了赤壁之战呢?那可是被写进教科书的存在。

赤壁之战的确精彩,其中即有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人,联手算计曹操的描写,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以及火烧赤壁;又有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明争暗斗;还有之前被骗入曹营,却依旧心向刘备的徐庶,在旁看破不说破。整个片段一环扣一环,却又不单调乏味,着实值得细细品读。可是,品读的多了,就会发现问题——这个经典的片段,有一个非常大的BUG,导致整个故事经不起推敲,只是少有人发现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因为演义中赤壁之战这个典故,留下了一句八字成语,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说,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够顺利的火烧赤壁,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到底有没有东风。在真实历史上,这一计划由黄盖提出并实施,这依赖与黄盖的作战经验——早年江东也曾在冬季,借助东风火烧荆州军,可见这是当地的特殊气候,非人力所为,只不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冬季仅有西北风,所以少有人知道此事,曹操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是,在演义中,此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气候,冬季要么无风,要么正常刮西北风。因此,按理说周瑜就算能够想到火攻的妙计,也会无奈的因为风向原因,选择放弃,从而寻求其他的方法,毕竟他不像诸葛亮一样,可以呼风唤雨,创造条件,也不知道诸葛亮能够借来东风。然而,当他与诸葛亮商议破敌之计的时候,却毫不犹豫的在掌心写下了一个“火”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仅周瑜明知风向不允许,却坚持要用火攻,他的部将黄盖,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那么不像真实历史上那样,依据作战经验提出这一计划的黄盖,又是打算怎么解决风向问题的呢?倒是徐庶能够看破孙刘联盟的计划,不算太过突兀,毕竟他早年与诸葛亮是密友,而且同样接受到水镜先生的教诲,知道诸葛亮有借东风的能力,还算说得过去,甚至他选择看破不说破的时候,急于脱身,可能也与他清楚诸葛亮的能力,害怕曹操追究他知情不报有关。

分析到此处,我们不难得知,虽然演义中,诸葛亮提出了火攻的计划后,仅负责任东风,周瑜、庞统、黄盖等人,则默默准备好了其他的一切,看似分工明确,也在给诸葛亮开光环的同时,给了其他人表现的机会。实际上,这段精彩的描写,却是经不起推敲的。毕竟,借东风一事,虽然对诸葛亮而言,不算太过困难,但对周瑜和黄盖而言,感叹一句“如果冬天天也刮东风就好了”,就像如今的我们感慨“如果我能回到昨天就好了”一样不现实。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