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冒死修改诏书一字,拯救上千人命,名留青史

提到古代的太监,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个滑头滑脑、鬼鬼祟祟的形象,事实上任何行业都有好人坏人之分,古代不仅仅有赵高、魏忠贤、李莲英之辈,也有老实本分、功德无量的太监。比如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个人,张居翰。

张居翰,唐末至五代的一个宦官,要了解这个人,先看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唐昭宗年间,主要政治问题是宦官乱政。昭宗倾尽全力打击宦官,只要是宦官,不管好坏全部除掉。而张居翰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太监,却躲过了这次屠杀。

张居翰能死里逃生,全赖于他有一个好哥们儿,刘仁恭。当时刘仁恭任节度使,他对上面谎称已把张居翰杀掉,背地里偷偷把他藏了起来。

后来,梁兵攻打刘仁恭,刘仁恭派张居翰跟随晋王李存勖攻打潞州。夺取潞州后,张居翰当上了监军。后来李存勖称帝,张居翰升任枢密使。

在那个时代,太监乱政似乎从来未被根除过。李存勖称帝后,宦官郭崇韬又开始专权,铲除异己。

张居翰这个人,默默无闻,做事从来都是小心翼翼,从不越界。正是这种低调,让他躲过了郭崇韬的迫害,保全了性命。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这件事,张居翰很可能会永远这样低调下去,史书上也不会有他的名字,他不过是那场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一个小太监。

公元925年,李存勖命太子李继岌出征后蜀,张居翰随行。

后蜀自然不是后唐的对手,两个月后,王衍自知不敌,索性投降了。据说李继岌到成都后,王衍“身穿白衣,衔壁牵羊,以草绳系颈,迎降道左”。

李存勖当即下诏书,让王衍搬家去洛阳。谁知,当王衍行至陕西一带的时候,河北的李嗣源突然造反。李存勖不得不东征平叛。

当时太子李继岌还没从成都赶回来,自己又要东征,国内必然空虚。李存勖顾及王衍族党不少,一旦作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存勖想来想去,作出了决定——诛杀王衍一行。他下了诏书:“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张居翰盯着诏书上的八个字,心里很不是滋味。按照诏书,王衍族党也就是搬家的一千多人全都得死。他认为王衍既然已经投降,这样做未免太过无情。

于是,张居翰冒着杀头的风险,修改了诏书,将“王衍一行”改为“王衍一家”。

就这样,后蜀百官和王衍的仆役等一千多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幸运的是,当时正处战乱,李存勖忙于战争,自顾不暇,没有追究此事。

最后,李存勖被弑,张居翰告老还乡,落得善终。928年,张居翰病逝于长安,终年71岁。

张居翰也被后世称为“最仁义的太监”,他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一千多人的性命,值得被后人称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