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金堂,音乐鉴赏:二泉映月

欢迎走进本期《音乐鉴赏》

在本期节目中

TV君带大家欣赏的是

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

阿炳先生的作品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整理,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 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奖”。

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全曲的速度比较统一,但力度的变化却相当大。阿炳根据感情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通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让人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更为生动、富有活力。

著名二胡理论研究专家赵砚臣先生曾这样总结阿炳的演奏风格:“行弓沉涩凝重,力感横溢,滞意多,顿挫多,内在含忍,给人以抑郁感、倔强感,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美。”

全曲除了引子和尾声外,共分了六个段落,即主题和它的五次变奏。引子部分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

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乔建中先生认为:“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在57岁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它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乐曲进入第一段,这一段有两个主题部分,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它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第二段是主题的第一变奏,第三段是主题的第二变奏,第四段是主题的第三变奏,第五段是主题的第四变奏,第六段是主题的第五变奏,通过曲调的反复变奏、音区的强烈对比和力度的大幅度变化,在第五段形成了乐曲的高潮。

尾声最后一段由扬到抑,音调婉转下行,进入低音区,到了尾声部分乐曲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图文编辑:孙 洁

责任编辑:蒲 杨

编 导:曹梓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