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焚书坑儒,可有几个人知道其背后的真相?

说到焚书坑儒,大家都认为这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之一。从西汉至今,天下人对秦始皇口诛笔伐了2000多年。

直到近代,随着大量历史文物的出土,很多学者与专家便开始为秦始皇申冤。更随着孙皓辉孙老《大秦帝国》的问世,使得很多人改变了对秦始皇的看法。

以至于今的学术界对“焚书坑儒”这一事件褒贬不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讲述一下小编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焚书”和“坑儒”是两起事件。

大部分人把焚书坑儒看作是一起事件。其实“焚书”和“坑儒”是起事件,这两起事件一前一后间隔一年,发生的背景不同,性质也不同。既然是两起事件,我们就分开来讲。

“焚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嬴政取三皇五帝之“皇”和“帝”构成“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道同距,以郡县制代替秦之先的分封制。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庆贺修筑长城以及南征百越的成功,在咸阳皇宫内大宴群臣。宴会期间,有一个叫周青臣的臣子借着敬酒的机会巴结领导。说什么领导英明神武平定四海,天下万物莫不臣服等等。接着又大加赞赏郡县治,说秦始皇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使得国家太平百姓永享盛世。

本来在庆功宴上称赞上司领导有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料却引起了儒学大家淳于越的不满,他愤愤不平道:商周时代都因分封子弟而传国几百年,被分封的子孙和功臣既可以为国家镇守四方,又可以在朝廷有难时进京勤王。而陛下你不实行分封制,假如朝廷里有人夺权政变,你该如何应对呢?周青臣不但不向你指出这一点,反而还阿谀奉承,他就是一个马屁精。

此时,一向奉行郡县制的丞相李斯却不乐意了,他说:三皇五帝治国方法都不一样,而且都治理得很好,那是因为他们根据天下的形势而采取不同的政策。而陛下你采取郡县治,现在国家都很稳定,也很富强。而那些腐朽的儒生不考虑当下的形势,一味的要求你效法古制。甚至在外说你的不是,迷惑百姓。我建议:统一的国家必须有统一的思想,把不是我朝的历史都烧了,将私人所收藏的《诗》《书》和百家言都上缴收归国有,三十天不上缴的罚去做劳役。而那些医学,算命,种植等技艺之书可以不用上缴。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书》和百家言,列位看官请注意,这里只是说没收。史书并没有记载是烧毁。秦始皇烧的是6国历史,《诗》《书》和百家言没有烧掉,就算是烧了,也没有全部烧掉。不然在后来刘邦率先进入咸阳时,萧何怎么可能“得百家言四百二十篇”?真正烧这些书的是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坑儒”

史书并没有坑儒这一说,太史公记载的是坑术士。人们根据皇秦始皇长子扶苏所说的“诸生皆诵法孔子”而认定坑的是儒生。为此当今学术界对秦始皇所坑的对象有两种观点。

所坑者为方士

因为事件原因就是因方士而起。秦始皇想要寻找长生不老药,方士侯生、卢生为迎合秦始皇,便答应找这种药。按照当时秦国的法律,方士不能应验会被处以死刑。而侯生和卢生自知不能找到这种药,便逃走了,而且还在外面诽谤秦始皇刚戾自用。秦始皇听后非常愤怒,下令追查,并将散布谣言的460余人活埋于咸阳。

所坑者为儒生

这就是根据皇长子扶苏的那句话而认定的。再者就是古代“术”和“述”为通假字,儒生也可以叫之为述士。再加上之前所收《诗》《书》为儒家经典,引起儒生的不满而妄议秦始皇本人。

小编个人认为:事件是因方士而起,而儒生们趁热点、借题发挥。借此来指责秦始皇以及其政策的种种不是,来表达对秦始皇焚书事件的不满。

秦始皇焚的是6国史书,收的是《诗》《书》和百家言这些涉政书籍,禁止百姓讨论《诗》《书》。坑的是诽谤自己的方士和擅自议政的儒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让百姓只接触国家崇尚的法家思想,这是为了统一思想。

统一思想能让一个国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汇集民族凝聚力。这就是后世华夏大地不管分裂多少年,最终都能大一统的原因。欧洲大陆和中国面积差不多,欧洲大陆也出现过像秦始皇一样的查理大帝,但它没有统一的思想,导致它始终不能成为大一统国家。

秦始皇焚书坑儒这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样的性质。只是采用的方法比较激进而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