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学史之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子昂年少之时颇具“侠气”,卢藏用《陈氏别传》载:“子昂始以豪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陈子昂多次提及他本人“好三皇五帝霸王”之说,“少学纵横术”。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永淳元年(682年),陈子昂两次进京应试,均不第,最终于文明元年(684)二十四岁中进土,“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陈子昂以二十四及进士第,可见其才华出众。但因陈子昂文学“历抵群公”,开罪于朝臣权贵,不为所用。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议迁归乾陵。陈子昂上书劝谏,武则天观其文,叹其才,授麟台正字,不久迁右拾遗。陈子昂居官期间,热情高涨,积极有为,且性格“果敢刚毅”,常上书抨击时政,因此为执政者所不喜,诸多主张和建议得不到重视和采纳,反而遭到猜忌、排挤;右拾遗任上,还被诬为“逆党”“谋反”而入狱一年多。陈子昂在垂拱二年(686)二十六岁时、万岁通天元年(696)三十六岁时两次从军北征出塞。第二次北征时因与主将武攸宜不合,遭到排挤打击。38岁时,陈子昂遂以父老解官回乡。射洪县令段简在陈子昂居丧期间,受权臣武三思指使,罗织罪名,陈子昂蒙冤死于狱中。

武则天无字碑

纵观陈子昂一生,虽然政治主张基本不离儒家正统,但侠义纵横色彩十分强烈,这一点颇与李白有相似之处。陈子昂这种性格,其处事往往想当然,喜欢强加于人,不太懂得迂回圆滑之道,不给别人留面子。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导致他在官场行事困难,有才干亦不得施展。李白之不见信于唐玄宗亦是此等原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态度可以一时被天子容忍,但不能为直接的上级所接受,实际工作中也会误事。这样的人可为辅弼,往往多出良谋,管理者还须忍受其狂放的态度;而以其用事,掌控家国天下,则多不令人安心。

陈子昂读书台

陈子昂于破除六朝浮靡余风,确立盛唐之音气象,其作用更胜出“四杰”,世称其为“文学跨入盛唐的号手”,甚为后世推崇。“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荐士》);“唐兴,文章承徐庚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欧阳修《新唐书·陈子昂传》);“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夐然独立,超迈时髦,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彼,下决开元之正派,呜呼盛哉。”(高棅《唐诗品汇》)

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齐梁之风,给文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不但全力批判了六朝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概括其最主要特色是“风骨”与“兴寄”。陈子昂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准确地点中了文学发展的具体问题,胜过四杰等一味推崇《诗经》的思想。陈子昂的作品中奉和酬赠、歌功颂德之作较之四杰更加减少,感叹社会人生,抒发个人情志之作更多了,离开了华美的形制,表现出苍老雄健,沉着抑郁的情调,十分契合他所推崇、追求的正始之音。后人评价:“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朝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刘克庄《后村诗话》)。陈子昂的诗很少有律体,大量的是五言古体,以突出表现建安风骨,其代表作为《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登幽州台歌》是最有震撼力的绝代之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二十二个字的篇幅,展现了巨大的感情时空,加上强有力的节奏起伏波动,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思想感染力。

唐 三彩釉陶胡人骑驼俑

陈子昂的散文,特别是古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古文数量比当时其他人要多很多,特别是一些对策,奏疏等,时人多以骈文作,而陈子昂用古文写作,在当时也是开创性的。陈子昂的散文中成就最高的是政论性的散文,这类文章直言论事,文风犀利,语言则质朴,颇具先人气韵。因此陈子昂被公认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导,其代表作,如《上蜀川安危事三条》等。

所谓优点另一方面也是弱点,陈子昂的诗文有时因注重务实,反对浮华,因而表现得过于古拙,有些诗受玄言影响,老庄意味浓厚,较为枯燥。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