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李白的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陆游 究竟拥有怎样的创作意境?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来讲讲陆游。

少年往事

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年轻,所以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热诚。自小,娘就告诉我,为男儿,理当胸怀家国天下,踏遍万水千山,抱鸿鹄之志,目及之处,皆成此生抱负。

彼时金寇入侵,犯我大宋疆土。他们屠戮百姓,抢夺牲口,劫掠女子,被铁蹄踏过的地方无不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那时我们的大宋羸弱,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结果,就是被敌国的大马金刀打得丢盔弃甲。

每一次丧师失地,都伴随着黎民百姓的流离失所。老幼妇孺惊恐地哀嚎,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被遗弃路旁。

那时,看着这一幕幕,年幼的我,总有一种被这世间遗弃的感觉。而更痛心的是,就在靖康二年,金人攻破了汴京。他们掳走了两位圣上,扒光了他们的衣服,在他们身上披上血淋淋的羊皮,凌辱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并以此为乐。

知道这些国耻后,想必没有一个男儿不怒火中烧。后来,我听了娘的话,男儿郎,就应该心系家国,刻苦攻读,力求提名金榜,报效朝廷。如同我在《观大散关图有感》中所写的: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儒。”我从没有忘记过这样的志向,也从没有丢下过炽烈的念想。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登榜天下知。

我深信凭借我的底蕴,和这多年的苦读,一定能够求取功名,为报效家国。

我怎么可以让爹娘失望呢?

宦海浮沉

终于,绍兴二十三年,我来到临安(杭州)参加锁厅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将我钦点为了第一名。

我以为,我的机会终于来了,可后来才发现,并非如此。

当朝的宰相秦桧,那一年他的孙子秦埙也是应试者之一,结果秦埙的名次竟然在我之后。

相爷大怒,要降罪主考,也对我这个后生,有了深深的怀恨。

次年,我参加礼部考试,未果。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秦桧明令主考不得录用我。

当时我胸中甚是愤懑,我知道,秦桧不会让我那么容易进入仕途。

可转念之后,却又觉欣喜不已,其实这老贼怕了,因为我的文章里强烈的主战意图,他怕了,所以他一定要狠狠地打压我。

这些我都明白,所以我虽然落榜了,心中却并没有多少失落。

四年后,秦桧去世,我终于步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我便被调入京师。

有人说,像陆游这样的人,是最不适合在官场混的,因为官场要世故要圆滑,你陆游又不懂变通,又不懂人情,有的只是一腔热血,满身耿直,这样是很容易得罪人的。

我承认,他说的没有错,但我不会改变我自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法了却君王天下事,那么便枉为人臣。

入朝后,我力主奋战,克复中原,我华族子孙,决不可苟且偷安。

绍兴三十二年,我上疏朝廷,力主整顿吏治,徐图中原;

隆兴元年,我上书大将张浚,望其定长远之计,切莫草率出兵,只可惜张浚没有听我的劝告。

隆兴二年,我上书东西二府,言明皇上驻扎临安,只是权宜之计,图求根本,则必须尽快克复中原。

除此之外,我自认臣子的职责,就是为君王分忧,正朝纲,诛乱臣。

自然,这样的做法,必会使我得罪一大批人。

后来,我弹劾龙大渊等人广结私党迷惑朝廷,终于惹得孝宗龙颜大怒,我自此被贬谪,仕途亦是一落千丈。

可纵使如此,克复家国的念想,在我心中却一刻也不曾淡却。

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我处在怎样的位置,怎样的境地,我都不会失了这个本心。

这是儿时,爹娘的教诲,更是我一生的坚守。

后来,我作《平戎策》:

欲收复中原必先取长安,欲先取长安必先取陇右,以积蓄粮草,训练士卒,则进可攻,退可守!

只可惜,岁末,朝廷便否决了我的策书,让我倍感痛心。

回首来来去去数十年,我想,除了一颗赤诚的家国之心外,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嘉泰三年,在修编完国史之后,我终于离开了这个我浮沉了数十载的是非官场。

那一年,我七十九岁。

年华已去,此心苍老,惟有缅怀岳帅,聊以慰己。

如今,世人总是记起我的《示儿》中那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实际上,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我究竟已经执著了多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